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初探论文 合作学习在我国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儒家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已重视合作并将之运用于教学情境中。如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强学习效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在1932年提出了“小先生制”的构想,并将之付诸实践,他提出儿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把学到的知识随时传给周围的同伴。这些观念和实践都带有合作学习的色彩。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其互动观,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等。一、确立合作学习小组异质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也是合作学习的显著特征之一。一般学生4至6人一组,成员要求在成绩水平、性别、特长、性格、家庭条件、住宿地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应坐得彼此靠拢一些,最理想的座位排序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始终和自己小组的同伴在一起,这将有利于他们共享资源并用较轻的声音相互交流而不影响别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如何安排座位,影响着学生合作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班主任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习小组成员组成应该相对稳定一些,一般一学期或一学年重组一次,学生座位轮换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们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互相鼓励和互相帮助,以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和技能。二、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理念之一,其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究竟该如何运用它,广大中小学教师常感到困惑茫然。一提到合作学习,教师们想到的就是小组讨论,所能做的就是在一节课上挤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有差距的。在学习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乐于助人、善于助人。“教一遍就是学两遍”,帮助别人就是施惠自己。其次要教会学生一些合作技能,例如,“善于倾听”就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对方,不东张西望,有时可以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赏,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再比如,讲到“述说”技能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没有述说就没有交流,没有述说,合作也就无从谈起。第三,作为教师,也要会合作。说实话,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学生不会合作,我们有些教师也不会合作,一定程度上,教师自身的观念和素养影响着合作学习的实施和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以解决。班额较大时,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要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组织得不好会出现某些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太短,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这样只有合作之形,而无合作之实。③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相应的变化,授课尽量精讲,而对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能够弄清楚的问题,留给学生小组去完成,不要低估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不要认为“只要教师讲了学生就一定懂了”,而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看待教学内容。④合作学习会给课堂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教师要采取某些措施予以调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⑤要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伴随整个活动的全过程,有时一句积极的`评论就很有价值,它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动力,激励学生向着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努力。⑥采用和维持合作学习的实践常常需要同事们之间的相互帮助,以使课的设计适合于合作小组学习,通过相互观察,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反馈,以便调整学生的学习经验,不然这项改革很难实施下去。三、小组调查法——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小组调查法,是目前得到研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一种任务专门化的合作学习方法。当前受到师生关注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小组调查学习法,我校师生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要继续努力,以做得更好。小组调查法的步骤及要素概括如下:①选题并分组;②小组调查设计;③进行小组调查;④准备总结报告;⑤呈现总结报告;⑥评价。四、合作学习中的师师互动合作学习,将“师师互动”作为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扩大了教学系统的外延,并将视之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是一种创新,是对传统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或形式的发展。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