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 记者:刘教授,现在很多人搞不清楚,“蓝色经济”和“海洋经济”有多大的区别。 刘曙光:这个问题大概好多人包括政府官员、学者,都认为两者是画等号的,以为蓝色经济就是海洋经济,海洋经济也是蓝色经济。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定义,蓝色经济是一种与海相关的经济。但这不是其全部定义,它还有更多更深刻的条件,比如说是可持续的、内涵式的,基于科技支撑的经济。蓝色经济还有一种蓝色文明的理念在里面,它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经济,而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单一化的经济。也就是说,海洋经济是与海洋相关的、涉海的经济,但海洋经济有可能是非蓝色的。比如,我们破坏海洋、在海里过分建设,这是海洋经济,但它是高污染的、粗放式的经济,不是真正的蓝色经济。 文献记载,最早提出“蓝色经济”的是1999年的澳大利亚。到2009年,美国海洋大气局的科学家正式向美国总统提出了“Blueeconomy”,就是蓝色经济这个概念。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国家也开始关注蓝色经济。 中国是一个陆地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但是,我国历史上的发展是重陆轻海、陆海失衡。陆地辽阔,物产丰富,让我们没有更多地涉足海洋。 记者:从历史角度,中国作为陆地国家是常态,而作为海洋国家只是“片断”。 刘曙光:在我国,远洋和近海比,是以近海为主;养殖和捕捞比,是以养殖为主。所以我们近海养殖的水产品出口占世界一半以上,高的时候达到70%。这说明什么呢?我们是一种准陆地思想去耕耘海洋。 记者:现在我们提出要发展蓝色经济了,那么如何把我们这种思维拓展得更远一些,更广一些? 刘曙光:对公众来讲,就是挖掘我们的海洋的文化。比如青岛,像以青岛为核心,集聚这么多海洋院所、大学,是我们一个现实的优势。当然我们还有比较长的海岸线、丰富的观光旅游资源,以及海洋渔业。最早提出“海上山东”,有它的历史。 青岛是一个著名的海滨城市,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青岛,很多人来投资创业、旅游观光。蓝色经济区的建设,给这个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如何在发展中保护海洋生态文明,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记者:我们怎样能够通过蓝色经济区建设,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比方说住得更好,然后吃的海鲜更鲜美、更安全,穿得更加环保,更加富有海洋色彩。 刘曙光:首先蓝色经济不是万能经济,但是蓝色经济能给我们带来像你说的收益或者幸福指数。吃蛤蜊、喝啤酒,这是青岛的特色。要提高我们的海产品消费质量,首先要可持续地利用海洋。比如陆源污染减少污染排放,蛤蜊的重金属含量可能就低,我们就能吃到更好的海产品。在日本和挪威,都标明价值链或供应链,每打一批次鱼,能查到是什么人、什么时间捕的鱼。如果我们的供应链达到这种程度,对于我们来讲,生活的幸福指数就提高了。 今天的青岛,造船和海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等,有的正在加快发展,有的在洽谈引进。在高新区,在董家口港区,每天有几万的建设者在挥汗如雨。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也在筹划推进。将来的海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记者: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能从海洋获得什么现在不知道的、能为我们所用的东西? 刘曙光:每一天都有新的事物,昨天不知道今天会知道的东西,比如新的生物物种发现,新的机遇。新的海上旅游的方式,原来不知道邮轮,现在知道邮轮了;原来不知道游艇,现在游艇越来越多。海上好多新旅游方式还有待开发。海洋可以给人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摘自《蓝色经济》第6期 人物介绍 刘曙光: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多年从事海洋区域经济和海洋产业经济、区域创新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才智访谈】 我们依海而居,享受海洋赐予我们的气候、风景和美味。 2011年初,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从此,“蓝色经济”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