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 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 申报书 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项目类别:科技发明制作 一般项目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_废弃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再利用_ 学科门类:工学 项目负责人:邓文伦 所在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报送日期:2013年6月24日-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制 表一、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信息 项目负责人姓名邓文伦性别男出生年月1994年4月14日专业土木工程所在二级学院、班级工程技术学院2012级7班外语语种及水平英语研究方向土木工程联系电话15708322139项目指导教师姓名潘婷性别女出生年月1987年4月22日职务所在教研、研究室、所建筑教研室职称助教最后学历研究生最后学位硕士外语语种及水平英语 6级研究方向结构工程联系电话15281172262项目负责人简介: 邓文伦,四川成都人,现就读于内江师范工程技术学院2012级7班,土木工程专业。 喜爱建筑业,大学期间,已获得两次校级奖学金,一次国家级奖学金,一次校级三好学生,党校优秀学员,建筑模型三等奖,现任内江师范工程技术学院学习部部长。项目指导教师简介: 潘婷,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2012年9月就职于工程技术学院,现已教课程有土木工程概论、建筑识图与制图、建筑CAD、材料力学,并担任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3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发表《小药量作用下框支玻璃防爆距离的爆炸试验研究》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表二、项目指导教师、项目组成人员的基本情况(填写顺序:主要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项目负责人、项目成员) 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现从事专业所在院部潘婷女26硕士研究生助教土木工程工程技术学院邓文伦男19本科在读项目负责人土木工程工程技术学院宋磊男19本科在读项目成员土木工程工程技术学院肖月强男21本科在读项目成员土木工程工程技术学院陈炳蔚男21本科在读项目成员土木工程工程技术学院赵晓东男21本科在读项目成员土木工程工程技术学院表三 项目名称废弃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再利用项目类型重点项目项目类别自然科学项目期限1年最终成果形式学术论文立项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必要性——废弃混凝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再利用,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现状——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重视,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中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有4000万吨,因拆迁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更不计其数。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当下正是国家建筑以新代旧和大量兴建的时期,废弃混凝土还欠缺一个较完善的处理机制,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 发展趋势——在大力提倡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在,将废弃的混凝土再次利用在建筑中这一措施将会越来越被重视。 项目研究主要目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调研有关建筑废弃混凝土再利用方面的文献,完成对其技术特性的试验研究和学术论文的创作。 主要目标——完成相应的学术论文并发表。 项目最终成果形式及项目应用前景、项目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情况 成果形式——学术论文。 应用前景——普及当代大学生课外与专业发展相关的知识。 社会效益——从资源利用方面来看,对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可充分循环利用全球有限的建筑资源,切合建筑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思想;此外,从造价方面来说,当前全国各地各种建筑销售价格飞涨,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充分对废弃混凝土的再次利用,即可降低各类建筑的造价,这样,相应的销售价也会降低不少,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项目的特色与创新点 特色--整理现代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方法,制作试件并测其技术特性(和易性、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静力弹性模量等),并进行研究与对比。 创新点--该课题与生活和建筑业发展态势紧密结合,一方面能够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另一方面结合试验方法得出结果。在研究学习的同时,增强了动手、创新能力,也体现了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当下社会大力提倡的话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调研关于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书籍、文献; 2.整理有关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资料,并设计一套再生混凝土制作方案。 3.实行该自制方案,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再生混凝土试件; 4.完成制作试件并测其技术特性(和易性、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静力弹性模量等)的研究; 5.完成基于上述过程的论文,请指导老师给出指导性意见; 6完成对论文的修改并发表。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工作基础--该课题与本组成员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