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预备知识:完成专题7的学习 考核形式:主题讨论 起始时间:第1-10周 测验满分:10分 项目具体内容 讨论学习余华小说的体会。 讨论题目(二选一): 活动主题1.你喜欢余华“先锋小说”中的哪篇作品?为什么? 2.你喜欢余华“世俗化叙事”时期的哪部长篇小说?为什么? 1.巩固与先锋小说和余华小说创作有关的文学史知识。 活动目标2.进一步了解和领会先锋小说和余华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 地位和意义。 1.学习本课程“专题七”的内容。 2.阅读《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 记》等余华的代表性作品。 预备知识 3.学习余华的《现实一种》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等相关微 课程。 4.逐步增加相关的文学史常识。 活动时间请在本学期第10周前,去论坛完成本次学习活动。 活动要求1.有2个题目,由3~5位同学组成一组,可以事先经过各种不 同形式(包括面对面)的讨论,在2个题目中选择1个,在论坛 发帖进行正式讨论。 2.围绕主题,观点明确。 3.紧扣主题,立论明确,证据充分,有自己的独立看法。 4.每人须发帖5个以上,每帖应不少于50字,且至少发布一个 500字以上的主题帖。 活动奖励本次活动满分10分。教师会根据活动要求进行评判。 1.你喜欢余华“先锋小说”中的哪篇作品?为什么? 参考答案1: 喜欢《世事如烟》,因为《世事如烟》描写了七个家庭和十多个人物的如烟 世态。人物的某种宿命结局和飘忽不定的情态关系带给我们一种潮湿、阴沉、难 以捉摸的感觉。人物和景物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关系又都是若即若离、时隐 时现的,小说的基调阴沉,节奏飘忽,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诡异多端。六十多岁的 老太太每夜与她十七岁的孙子同床共枕,后来竟然怀了孕,但是她不知道怀得究 竟是她的女儿还是重孙;生养了五个儿,已经被他卖掉了四个,正盘算着如何将 他最出色的小女儿—十六岁的少女卖一个好价钱;年近九十的算命先生,坚信自 己的高寿是建立在自己晚辈们的短寿基础之上,其中包括他的五个先后死去的子 女,为了继续他的寿命,他不惜一切卑鄙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花季少女因此而死。 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 酷与存在的荒谬。余华仿佛带我们走进一个暴力和丑恶的世界,文本中散发着一 股股霉臭的死亡气息,笼罩着无边的死亡阴霾。整篇小说阴风惨惨、鬼气逼人。 惯常的温情被冷漠与暴力肢解得破碎离。 参考答案2: 正如一条颠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终会在浪尖与谷地起伏一样,前行在写作 之路上的作家们的创作状态无疑不可能稳定如一。余华也不例外。如果仔细分析, 就会发现余华在1995年前后,也就他在那篇《活着》的创作前期,余华的文学 创作进入了一个很微妙的时期。 首先,我们跨越对经过和原因的猜测和臆断,把目光直接投向1997年,我 们会发现余华在那一年做出的一个对中国先锋文坛不啻为一个噩耗的决定:放弃 先锋试验。然后我们再回眸身后。这时候就会发现,那实际上在1995年就已经 是注定的事情了。这一年,另外两个著名的年轻作家苏童,莫言也作出了类似的 决定。余华的告别先锋小说的宣言是我现在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而这时恰 恰是他继《活着》之后,另外一个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杀青不久。那么 就让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这后一部被作者声称为关注现实的作品。实际上,它与 余华早期作品之间相当明显的变化。或者说,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篇文章与余华 早期的《在细雨中呼喊》完全是两种样子。 那么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1995年,就会发现余华的唯一兼有现实主义文学 和先锋小说特征的作品,就是那篇轰动一时的《活着》。这样说来,《活着》应 该是余华创作的一个过渡。 《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个分水岭。-方面我们可通过《活着》继续一个真 理:写作是需要天赋的。余华在自己的创作风格转型期间完成了一部伟大的作品。 同时,也因为另外一个真理,写作是不能完全依靠天赋的,余华的先锋性写作 在经过了十多个年头后,于1995年左右的时候彻底陷入了低潮.事实上,这在中 国文坛还是具有一定广泛性的。1980年以后露面的作者中,都曾经被先锋的这 样的标签贴过,不过他们在90年代前后,悄然进入了他们曾经不屑的主流文学。 当然余华等少数几人坚持的时间甚至还要更久一些。 从这个角度说,《活着》是作者在自己进行先锋性文本创新枯竭的时候,寻 求出来的一条出路。不过作者自己恐怕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从作品本身看,尤其 是在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来的很大的随意性可以看出,《活着》不是一部在构 思完全成熟后才开始创作的作品。余华有可能象孩子信手涂鸦一般写下一个开头 (这个开头如果对照余华的自身经历的话,会发现惊人的真实性,事实上,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