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试论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摘要: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本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当中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研究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总结了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theecologicalarchitecturedesignthoughtishappeninginthiscenturyregional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globalworseningecologicalenvironmentintheprocessofmanyscholarsandarchitectstomodernindustrialcivilizationbegandeepreflections.thispaper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andecologicalarchitecturedesigntotheproblems,andsummarizesthedevelopmentofchina’secologicalarchitecturedesignideasandcountermeasures. keywords:ecologicalarchitecturedesign;present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是一个资源不很丰富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紧张已经给我们亮起了红灯,所以,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研究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继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环境保护日益引起国人关注,并广泛开展环保运动,以促进人与自然友好相处;1994年,根据当时我国实际情况,我国政府颁布实施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提出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1996年,国家环保局一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另一方面提出了以治理淮河、海河、辽河为重点工作的“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同年及1998年,“绿色建筑体系研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分别被纳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课题项目;2000年国家出台《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理念;同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正是实施;《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出台,这是我国首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旨在促进住宅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建筑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对生态建筑的认识不够准确,国内外对生态建筑的定义有所差异,但都是以实际自然环境为主要依据,综合生态及建筑学相关理论,对建筑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予以合理协调及安排,以实现建筑物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但我国关于生态建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人将生态建筑与建筑物周边绿化等同;有的则认为生态建筑就是建筑物节能;还有的认为建筑物平面保留日后重新规划就符合生态建筑要求等,这些都只认识到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不够深入。 2、忽视了农村生态建筑的研究,当前我国关于生态建筑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对农村生态建筑缺乏系统且深入的研究。 3、生态建筑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纸面,实践不足,我国关于生态建筑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并出现了不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但在工程实践模式以及环境效果测试分析等方面还很少涉及。 二、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