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分子量对耐热性的影响 M↑,热变形温度↑,软化温度↑。 (3)分子量对成型加工性能的影响 M↑,η↑,流动性↓,配料、加工温度↑,出口膨胀↑,成型收缩率↓。 对增塑体系来说,M↑,溶胀和塑化速率↓,配料困难。 (4)分子量对结晶和取向的影响。 2.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1)分子量分布宽,材料的大多数力学性能↓,热性能↓。 (2)分子量分布宽,加工性能变差。MW/Mn≤5为窄,MW/Mn>5为宽。如PVC,低M部分与增塑剂吸收能力强,易溶胀,易塑化。高M部分 与增塑剂吸收能力弱,不易溶胀,不易塑化。在配料过程中, 低M部分已塑化,高M部分可能还是“生料”; 如将“生料”带入制品中,则使制品产生硬粒子,影响制品质量;如要延长时间, 虽可避免“生料”,但低M部分则可能因过热而降解。 3.树脂颗粒结构的影响 (1)如表面毛糙、不规则,断面结构疏松、多孔的粒子,易吸收增塑剂;配时, 所需温度低,时间短。 但吸收增塑剂过快时,与其它部分混合不良,影响制品质量。 (2)如表面光滑,断面结构规则,实心,无孔粒子,不易吸热增塑剂;配制时, 所需温度高,时间长,生产效率↓。 4.粒度的影响: (1)颗粒太大时,混合不均。 原因,粒度大,对相同重量的树脂来说,颗粒数和总表面积减小,配料时, 与其它添加剂接触机会少,所以混合不均,影响制品质量。如:在相同时内, 颗粒越大,则塑化越不完全。 (2)粒度太小,易造成粉尘飞扬,计量困难。 5.其它影响因素:如水份和挥发份、结晶度、密度等,过去曾学过,这里不再赘述。聚氯乙烯国家标准(GB—5761—86)(2)乳液法聚氯乙烯的型号和主要用途: 乳液法聚氯乙烯的规格型号 型号糊黏度绝对黏度主要用途 RH-1Ⅰ30002.01—2.40造糊加工、人造革、泡沫塑料、手套等 RH-2Ⅱ3000--70001.81–2.00直接加工、硬泡沫塑料、烧结成型等 RH-3Ⅲ7000—100001.60–1.80直接乳液抽丝、纸上光、涂料等 RH:乳液法糊塑料(树脂) 通式为RH-X-Y:X:按溶液绝对粘度大小分的型号(厘泊) Y:按增塑糊的粘度大小分的型号(厘泊)(3)选择树脂型号的原则: ⅰ.一般硬制品,应选高型号树脂(M小) 原因:A.M小,流动性好,有利于成型加工。(硬制品成型温度高) B.硬制品一般不加或少加增塑剂,虽然高型号树脂本身强度低,但制品强度不会因过多的增塑剂而受损害。 如:硬管、硬板常用4或5型树脂。(SG5、6型) ⅱ.一般软制品,应选低型号树脂(M高)。 原因:A.软制品内有大量增塑剂,物料流动性好,成型加工性能好。 B.虽加有大量增塑剂,但由于M高,但仍能保证制品有足够的强度。 如:PVC薄膜、软管等一般用2或3型树脂。(SG3、4型) 2.聚乙烯:(LDPE、HDPE、MDPE、LLDPE等) (1)聚乙烯的分类: ⅰ.按密度分类:(20ºC时公称密度) 类别12345 公称密度/克/cm3,≤0.9220.923-0.9320.933-0.9460.947-0.956≥0.957 注:数字1.2.3.4.5代表密度范围,但不是密度。数字越大,密度越高。ⅱ.按用途分类:(12类,分别用12个字母表示) B:中空成型;I:注射成型;P:管材;C:涂层;J:电缆护套;K:电缆绝缘;S:粉末成型;E:通用挤出;F:薄膜;L:单丝;Y:扁带;T:特殊用途。 ⅲ.按公称MI分类(十八类) 按公称熔体指数分类表ⅳ.按改性情况分类: A:表示本色塑料,未加助剂,或仅加有保证造粒、保存必须数量的助剂。 B:表示改性,加有填料、颜料等助剂,以改善某些性能。 ⅴ.共聚物以C表示,共混物以D表示。 (2)聚乙烯型号的表示:(常以以下五部分组成) 共聚、共混代号(C、D) 改性情况代号(A、B) 公称MI分类代号 主要用途符号 公称密度的类别代号 练习题:与丁二烯-1共聚的聚乙烯树脂,公称密度为0.948克/cm3,用于中空成型,公称MI为0.4克/10分钟,加有光稳定剂和防老剂,其型号如何表示?解:其型号应为: 4B0.4BC二.增塑剂 1.含义:能够降低塑料的熔融(粘流)温度或熔体粘度,改善成型加工性能,使最终产品变得柔韧而添加的一类高沸点液体或低熔点固体物质称为增塑剂。 2.增塑剂的性质: (1)与高聚物的混溶性好。 在成型加工中能与树脂混溶,使用和贮存中不能析出。增塑过程可以看作是两者间的互相“溶解”过程。但增塑剂不同于溶剂,溶剂最终要挥发掉,而增塑剂则要保留在制品中。 (2)挥发性、游移性和萃取性要低。 要求向空气挥发、向固体物质和溶剂中转移速率要小,否则,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因以上三种作用而失去增塑作用。(薄膜变硬.变脆等)。 (3)耐热.耐光.抗氧.化学稳定性好。 (4)无毒.无嗅.不燃.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