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腰间盘突出最佳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专家讲解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很常见的骨科疾病,疾病的早期由于 症状不明显,不少患者都往往不在意,但是时间久了症状明显了,就不好治疗了,下面我们 来了解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腰椎间盘推出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椎间盘的突出部分和受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 退,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使疼痛减轻或消退。非手术疗法有卧床休息、牵引、按 摩、理疗、消炎止痛药物及硬膜外注射类固醇药物。 二、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包括传统腰椎间盘摘除术、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经皮腰 椎间盘摘除术等。“腰突症”手术一般从腰部后方正中做切口,将位于上下椎板间隙的黄韧 带切除,并稍稍切去一些骨板,然后进入椎管,避开神经根,将突出的椎间盘切除即可。开 刀手术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如同其他手术一样,有一定危险性。比如麻醉意外、出血过多、 伤口感染、损伤神经等等,若术后造成感染,会形成纤维疤痕组织,使神经根产生粘连,还 会引起“术后再生性疼痛”。虽说危险性发生率低,但术后伤口疼痛、椎体稳定性受到影响, 却是难以避免的。 腰椎间盘突出的理疗方法 应用人工或天然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目 前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物理疗法有: (1)短波、超短波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起病的初期,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 消除可能产生的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减轻因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采 用短波、超短波电疗法。治疗时二个极板可在腰骶部对置或在腰骶部、患腿后侧并置。温热 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钟,15~20次为1疗程。 (2)间动电疗法:可用小圆形电极,于腰骶部及沿坐骨神经走行区逐点治疗,密波2 -5分钟;疏波5分钟;间升波5分钟。每日1-2次,15-20次为1疗程。 (3)超刺激电流疗法:可用两个8~12cm2大小的电极,一个横置于骶部,另一个竖放 于腰部,接通电源后,尽快把电量调至8-12mA,待强烈的通电感消失后,在2-7分钟内把 电量再增加到18-23mA。每次治疗时间共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如有效,可继续治疗 至6~12次。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这种手法治疗是一种通过操作者的双手,在患者骨 关节部位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被动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以骨关节的功能解剖为治疗 基础,以骨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原理为指导,采取相应的手法技术,以达到改善患者骨关节 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奇招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很多,中药是其中一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有以下几 种: 核桃仁加黑芝麻 材料:核桃仁210g,黑芝麻210g,杜仲60g,川续断30g、木瓜30g、菟丝子60g、当 归60g,炼蜜250g。 制法:杜仲、川续断、木瓜、菟丝子、当归均需晒干,然后研磨成粉末状,将黑芝麻和 核桃仁一起碾碎,之后与研磨好的药面一起放入盆中,加炼蜜250g,揉搓成团制成7g丸子。 服法:每次1丸,每日2次,连服100丸。 当归加黑芝麻 材料:川断12g,狗脊12g,木瓜12g、,羊藿叶12g,熟地12g,骨碎补12g,杜仲15g, 当归15g,菟丝子15g,云苓15g,泽泻15g,元胡15g,鸡血藤15g,香附10g,白芥子10g, 半夏10g,田七粉5g,核桃肉30g,黑芝麻30g。 制法:加水煎服即可。 服法:每日分2次服用1剂。 名称: 作用:腰椎间盘突出 成分:马钱子、伸筋草、香加皮、乳香(醋炒)、骨碎补等等。 选购:骨方世医 用法:1、使用前先清洗患处并擦干,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将膏药贴敷患处;2、本品一 付可贴3天,用药十贴为一疗程。 禁忌:1、孕妇、患处皮肤大面积破损者禁用。2、治疗期间戒除烟酒,忌食辛辣等刺激 性食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疾病之一,腰痛伴有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 状。本病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其发病部位以腰4~5之间最多,腰5骶1 之间次之,腰3~4较为少见。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坐骨神经痛是出自受压迫神经根,脊椎旁可有压痛和放 射痛,严重者脊柱生理弯曲改变。当已经确诊的患者,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如手法治疗、牵引治疗、中药治疗、针刺治疗、理疗、硬膜外封闭等 等)后无效,或有马尾神经受压者,可考虑行髓核摘除术。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一旦发 病,常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