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牛结核病监测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人结核分枝杆菌(MTB)、牛分枝杆菌(MB)、禽型分枝杆菌(M,avium)、非洲分枝杆菌以及田鼠分枝杆菌(M,microti)所引起,统称这些病原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物(或群)。目前已知,结核病除感染人外还能使50多种哺乳动物和25种禽类感染,牛是最敏感的动物。牛结核主要由牛分枝杆菌引起,人结核的10%以上由牛分枝杆菌引起。每年,世界上大约有3百万人感染牛结核杆菌造成结核病。中国是世界上感染结核病较高的22个国家之一。由于牛和人类的关系(牛奶、牛肉及耕牛等)较其他动物更为密切,因此,牛结核又是任何其他动物结核病最大的传染源。其传染和流行严重地影响到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可以造成奶牛乳房炎、结核性胸膜炎等疾病,还能造成牛奶产乳率和乳质下降,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牛结核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结核分枝杆菌按其致病力可分为3种型,即人型、牛型和禽型,三者有交*感染现象。牛型主要侵害牛,其次侵害人、猪、马、绵羊和山羊等,在所有牛种中奶牛最为易感。牛分枝杆菌共可感染50多种哺乳动物。本病无季节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农村主要以散发为主,规模化养牛场主要以区域性流行为主。牛结核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6~45d,或者更长,通常为慢性。在感染初期几乎不表现出特有的临床症状。感染一段时间后,一般日渐消瘦,精神不振,频频咳嗽,毛粗无光,皮肤失去弹性,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等临床症状。由于牛感染结核病的经过往往比较缓慢,根据动物患病器官的不同,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各不一致。牛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肺结核、乳房结核、肠道结核、淋巴结核和生殖结核等。目前,在结核病的监测和诊断中,普遍采用结核菌素皮内实验(TT)、细菌痰涂片、细菌的分离培养等传统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适合结核病检测的先进技术,本文就对这些新老技术进行简要的概述。一、检测诊断技术的概述(一)细菌学检测技术1.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征。结核杆菌大小为0.2~0.5μm×1.5~4.0μm,两端钝圆,无芽胞和荚膜,无鞭毛,不运动,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人型结核杆菌细长而稍弯曲,牛型略短而粗,禽型小而粗,而且略具多形性。本菌由于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糖脂,普通的染色方法很难使其着染。通常采用萋尔-尼尔逊抗酸染色法进行染色,抗酸杆菌呈特征性的红色,而其它细菌和细胞呈蓝色。2.结核杆菌的培养特性。通常采集患病动物的尿液、痰、胸水、腹水、脓液或伤口分泌物和肺、淋巴结等有典型钙化灶的病变器官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本菌为专性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严格,常用罗杰二氏培养基、改良的罗杰二氏培养基、丙酮酸培养基和小川培养基培养。最适生长温度为37℃~37.5℃。本菌生长缓慢,特别是初代培养,一般需10-30d才能看到菌落。其生长速度依次为禽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牛分支杆菌。菌落粗糙、隆起、不透明、边缘不整齐,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在液体培养基里,因菌体含类脂而具疏水性,形成浮于液面有皱褶的菌膜。传统的结核杆菌临床诊断一般依赖于细菌学方法,其中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快速,但灵敏度低,特异性差,需要观察者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且至少需要有大于5×106/L的细菌才能检测到阳性结果,而且无法区分MTB和非MTB感染,同时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此方法培养时间较长(至少2个月),已很难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但是不论是何种检测技术最终的完全确诊还要以罗杰(L-J)固体培养法为金标准。(二)免疫学检测技术结核分支杆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因此机体抵抗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在机体感染了结核分支杆菌后,最早在机体内引起的是细胞免疫;而体液免疫是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缓慢的增强;细胞免疫在结核杆菌感染的后期又不表现出来,所以要准确的判断动物所处的感染期,以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1.结核菌素皮内试验(TT)。用各种提纯的结核菌素(PPD)皮内注射动物,一段时间后根据皮厚差来判断结核病的一种方法。目前该方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并且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诊断牛结核病的唯一方法。该方法检出率和准确性都比较高,但用该方法不能区分致病性分支杆菌和非致病性分支杆菌感染,更不能区分致病性结核杆菌的型、在用BCG免疫的地区或国家,不能区分自然感染和免疫个体、对感染严重的个体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在一段时间内(30d),由于迟发性变态反应(DTH)不能重复进行、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否则严重影响结果。同时此技术操作要求较高,主观性比较大,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2.间接ELISA法(iELISA)。根据抗原在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