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代文学史课程讲稿 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欲融入世界文学之林的历史诉求。掌握五四新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 讲授内容:概述中国现代文学各阶段的历史特征及发展进程 重点:中国现代文学三个十年的整体风貌 难点:各阶段文学的内在联系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 晚清、民初的社会、文化与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生长期、尝试期、充满了生机。出现了鲁迅、郭沫若等一批举世闻名的作家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 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鲜明特点。但文坛并非单调,在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与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 长篇叙事文学取得突出成就。出现了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等一批文学大家。 (三)第三个十年(1937――1949) 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文学与战争和救亡紧密联系。 一批老作家(巴金、老舍、茅盾等)继续贡献新作,同时钱钟书、沙汀、艾芜、张爱玲、赵树理等也成为颇富盛名的作家。 三、怎样学好《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 第一章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新文学的文化立场。掌握“五四”文学革命最初的理论目标。 讲授内容: 1、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2、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3、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4、“五四”及二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重点:胡适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和周作人“人的文学”与“平民的文学”主张。 难点:五四新文学观念的确立。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1、文学革命的准备: (1)晚清以来的思想及文化资源: a、文学因时而变的信念 b、社会变革的使命感 c、向传统挑战的激进精神 d、“言文一致”的语言变革运动 e、域外小说翻译 (2)晚清以来的文学态势: a、“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 b、文学市场的形成与职业作家的出现 2、文学革命的发生 1915年9月,上海,《青年杂志》(《新青年》),宣传科学与民主思想,抨击专制主义文化,倡导自由精神,进行思想启蒙(推翻专制文化束缚,汲取西方文化精髓)。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从“八事”入手;同年2月号的《新青年》上,陈独秀以《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三大主义”。 3、文学革命的发展 a、“双簧信”事件 b、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4);周作人《人的文学》(1918、12)提出的新文学发展的具体要求。 c、《每周评论》、《新潮》等杂志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 d、周作人、钱玄同、沈雁冰、鲁迅等人,撰文旧文学。 e、与文化保守主义的论争: 迎击林纾(林琴南)(1919) 与“学衡派”的论辩(1922) 与“甲寅派”的论争(1925) 4、文学革命的重大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二、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胡适、周作人的理论是新文学初期基本的理论架构 胡适的理论建树: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参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二年多;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时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后去台湾。1954年,任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就对孔子和儒学的研究而言,在1919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