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际结算中托收业务风险分析 窗体底端 引言 托收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虽不如信用证应用广泛,但却具有汇付、信用证以及其它支付方式所不具备的诸多特殊之处。尤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出口贸易中,善用托收或与之相关的混合支付方式,对于争取客源,增加出口无疑是有益的。然而在多年的外贸实践中,许多企业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认为防范风险与扩大出口属二难问题,因而为了扩大出口,在支付方式选择上顾风险,也不进行认真的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随意降低要求,结果导致上当受骗,坏账呆账成堆;另一种就是不认真调查客户资信,认为信用证万无一失,墨守成规,无论何种情况千篇一律的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结果不仅增加了无谓的手续成本,而且也失掉了出口机会与客源。 二、托收的概念托收(Collecting)是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票(随附或不随付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出口人收取货款一种结算方式。属于商业信用,采用的是逆汇法。 三、托收的基本情况托收属于商业信用,银行办理托收业务时,既没有检查货运单据正确与否或是否完整的义务,也没有承担付款人必须付款的责任。托收虽然是通过银行办理,但银行只是作为出口人的受托人行事,并没有承担付款的责任,进口人不付款与银行无关。出口人向进口人收取货款靠的仍是进口人的商业信用。如果遭到进口人拒绝付款,除非另外有规定,银行没有代管货物的义务,出口人仍然应该关心货物的安全,直到对方付清货款为止。托收对出口人的风险较大,D/A比D/P的风险更大。跟单托收方式是出口人先发货,后收取货款,因此对出口人来说风险较大。进口人付款靠的是他的商业信誉,如果进口人破产倒闭,丧失付款能力,或货物发运后进口地货物价格下跌,进口人借故拒不付款等,出口人不但无法按时收回货款,还可能造成货款两空的损失。如果货物已经到达进口地,进口人借故不付款,出口人还要承担货物在目的地的提货、存仓、保险费用和可能变质、短量、短重的风险,如果货物转售它地,会产生数量与价格上的损失,如果货物转售不出去,出口人就要承担货物运回本国的费用以及承担可能因为存储时间过长被当地政府贱卖的损失等。虽然,上述损失出口人有权向进口人索赔,但在实践中,在进口人已经破产或逃之夭夭的情况下,出口人即使可以追回一些赔偿,也难以弥补全部损失。尽管如此,在当今国际市场出口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出口人为了推销商品占领市场,有时也不得不采用托收方式。如果对方进口人信誉较好,出口人在国外又有自己的办事机构,则风险可以相对小一些。托收对进口人比较有利,可以免去开证的手续以及预付押金,还有可以预借货物的便利。当然托收对进口人也不是没有一点风险。如,进口人付款后才取得货运单据,领取货物,如果发现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或者根本就是假的,也会因此而蒙受损失,但总的来说,托收对进口人比较有利。 四、托收风险来源与识别托收与其它支付方式一样,产生风险的因素具有一致性。这些因素可能源于宏观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变动,也可能来自微观资信调查不慎、管理失误、单方面的行为;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有结算的,也有非结算的;包括正常因素,还有非正常因素。探讨托收业务中的风险,不能仅仅局限于宏观、国际、结算以及正常因素引起的风险,同时也应考虑相应的微观、国内、非结算和非正常因素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在风险形式多样、彼此交错、影响深远的新形势下,从系统角度综合各层面的风险,以市场观点分析风险产生及其管理成本与收益,不仅有利于深刻认识风险的根源与复杂性,更有利于动态科学有序的管理防范。当然在认识风险一般性基础上,还要重点把握托收风险的特殊性,以更好地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化解风险。(一)风险产生因素具体如下: (1)政治因素。主要指由于政府行为而可能对国际经营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来源广泛。可能来自国际社会,如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战争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可能来自一国国内,如政局动荡,政策多变等等。如果说企业的经营立足于国内,或许比较容易进行国内风险的分析和预测,但是一旦走向国际,则往往缺乏对际宏观风险的认识。然而当前政治风险随着全球化趋势形式愈加多样,不仅有战争、地区冲突的危险,还有诸如SARS、新型流感等突发事件的影响。这些新特点不能不引起外贸出口企业的重视。 (2)经济因素。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当今世界,各国的联系比以往都要紧密。尤其像美国、欧盟、日本这些经济大国同盟,它们的经济景气与否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随着信息化、一体化继续加深加强,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趋势将愈加明显。如果说从前外贸出口企业由于出口量小,出口地区少,对于此种风险产生后果认识不足,那么现在无论如何不能对金融危机、经济萎靡熟视无睹了。 (3)法律因素。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