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8·江苏中医药2003年第24卷第6期 从温病学角度认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杨进 提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属中医温病学“风温”病范畴,亦可兼夹“湿邪”,如发生规模 较大的流行,则又可归于“温疫”之类。感受风热病邪或风热疫毒是本病的病因。本病的发生有一 定的气候条件和人体的内在因素。风热性质的病邪多首犯于肺,所以本病初起时,有邪在肺卫症 状,继则肺热症状较为突出,后期则可表现为肺胃阴伤。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依据风温的治疗原则: 初起主以辛凉解表,中期主以清肺泄热,后期主以清养肺胃。如夹湿者,要重视祛湿化浊药物的配 合。一般可按邪袭肺卫、湿热阻于少阳、邪热壅肺、肺热移肠、热入营血、正气外脱、肺胃阴伤等进行 辨证论治。对本病患者,除了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外,还应加强护理。对本病的预防,一方 面要避免外来病邪的侵袭,首先重在增强人体体质,提高防御外邪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和 减少与病邪接触的机会,必要时可适当采用一些药物预防方法。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病机中医疗法中医预防 中图分类号R56311 去冬今春以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以下简典”也应在其中。 称“非典”)在国内外的肆虐,再一次向人们敲起了警2“非典”发生的条件 钟:不仅原有的许多传染病仍在威胁着生活在地球上感受春季或冬季的风热病邪或风热疫毒是“非典” 的人们,而且还有一些新的传染病在不断地发生,向人的病因。风热之邪的致病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 类发起了挑战。作为中医学里与急性传染病作斗争的是外邪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风热病邪在侵袭人体 主要学科———温病学的重要性也再次显现出来。以下时,多先犯于上焦肺卫。因风性升散、疏泄,而人身肺 就从温病学的角度来认识一下“非典”。位最高,通过呼吸与天气相通,故风热病邪可通过口鼻 1“非典”属风温、温疫范畴呼吸入侵,正如叶天士《温热论》中所说“:温邪上受,首 中医学当然没有“非典”的病名,然而,从“非典”的先犯肺。”二是易损伤肺胃阴津:风与热都属阳邪,风热 临床特征和发病季节来看,该病属于中医温病学的“风相搏,最易耗损阴津,即叶天士所说的“两阳相劫”。在 温”病范畴。在温病学中,风温是通过呼吸道感受外邪风温病变过程中,风热病邪甚易损伤肺胃阴津。三是 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中医学认为是感受风病程中变化迅速:因风邪的特点是“善行数变”,温邪又 热病邪而发病的,本病初起见发热,微恶风寒,身痛,咳具有“热变最速”的特性,故风热病邪入侵人体,变化较 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等肺卫症状,继则出现热势快,如在初起时侵袭肺卫,来势较急,传变较快,可以很 加剧,咳嗽、气喘,苔黄,脉滑数等邪热壅肺的气分证快引起肺热亢盛,肺气失宣,咳喘加剧。但若正气未至 候,后期多见舌光红、干咳等肺胃阴伤症状。本病一年大虚,抗邪有力,并处治得当,则消退也较快。但少数 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冬两季,其发于冬季的又称患者也会发生神昏、喘憋等险恶之证,甚至发生“化源 为冬温。风温一般多为散发,如发生规模较大的流行,欲绝”而危及生命。从“非典”的临床表现来看,其病原 则又可归属于“温疫”之类。从当前流行的“非典”发病体完全符合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季节看,发生于冬春,而其临床表现,初起以发热、畏风温的发生有一定的气候条件和人体的内在因 寒、咳嗽、头痛、身痛等为主,符合风温的特点,而且也素。由于引起风温的病因是风热病邪,所以其发生在 具有温疫的性质。春季风木当令,气候温暖多风,阳气升发之时,若冬季 根据文献记载,风温在我国是冬春的常见病,而且气候反常,应寒反暖,或冬初气暖多风,亦可导致风热 也有造成流行的。清代医学家陈平伯在《外感温病篇》病邪形成。清代医家吴坤安说“:凡天时晴燥,温风过 中提出“: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暖,感其气者,即是风温之邪。”指出了风温病是在“温 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证之提纲也。”显然,风风过暖”的条件下发生的。若人体素禀不足,卫外不 温包括了发生于冬春季节的呼吸道的发热性疾病“,非固,或因起居不慎、寒温失调,即可感受风热病邪,侵犯 江苏中医药2003年第24卷第6期·9· 人体而成病。因而“非典”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状况有加黄芩、鱼腥草、大贝、瓜蒌皮、桑白皮等以清肺化痰; 密切的关系。鼻衄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若见胸膈满闷、苔腻 3“非典”的主要症状者,为兼夹湿邪,可加入藿香、佩兰、白豆蔻、川朴花、郁 由于风热病邪通过呼吸首先犯于肺,所以在风温金等以化湿理气;如热盛津伤而少便短少者,宜加知 初起时,出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少汗,咳嗽,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冬、生地之甘寒,以清热化 咽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症状。同阴。若兼见热入气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