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DOI:10.13193/j.archtcm.2010.12.189.lim.024 第28卷第12期中华中医药学刊Vo.l28No.12 2010年12月CHINESEARCHIV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ec.2010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李敏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针灸科,北京101149)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电针加穴 位注射组、针刺组、西药组。3组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电针加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 为96.6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3.3%。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是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 痹的有效方法,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更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电针;水针;糖尿病;眼肌麻痹/针灸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717(2010)12-2651-02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天,最短3天,平均病程(7.13?3.17)天。西药组(对照Ò 般认为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以致变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右眼14例;左眼16例,动 性,从而使得该神经所支配肌肉的功能障碍[1]。临床上常眼神经20例,外展神经10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56岁, 以突发复视为主诉就诊,可发生在有糖尿病史者,亦可发生平均(66.53?5.3)。病程最长14天,最短3天,平均病程 在隐性糖尿病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与糖尿(7.6?2.54)天。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受累眼肌 病的年限无关[2]。糖尿病眼肌麻痹主要是累及动眼神经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 和外展神经,其中以动眼神经最为多见[3],目前尚无有效性。 的治疗方法,笔者以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1.2诊断标准 痹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¹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º眼 1临床资料球活动障碍,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活动受限;»第二斜视 1.1一般资料角大于第一斜视角;¼代偿头位,头向麻痹肌方向偏斜;½ [4] 所有90例病例均为2000年-2008年就诊于我院眼科复视,双眼视一为二;¾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 门诊及针灸门诊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的78例,以复视就1.3统计学处理 诊,而后确诊为糖尿病的12例。按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 3组:电针加穴位注射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V2检验。 10例;右眼18例;左眼12例;动眼神经21例;外展神经92治疗方法 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44岁,平均年龄(66.53?6.69)2.1治疗组 岁;病程最长20天,最短3天,平均病程(7.87?3.46)天。(l)电针治疗:¹动眼神经麻痹取攒竹、睛明、鱼腰、承 针刺组(对照Ñ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右眼19泣、球后、阳白、四白配合谷º外展神经麻痹取瞳子髎、丝竹 例,左眼11例;动眼神经23例,外展神经7例,年龄最大78空、太阳、球后、翳明配养老。操作方法:取患侧局部腧穴, 岁;最小56岁,平均年龄(65.93?5.44)岁;病程最长15远端配穴取双侧。穴位处常规消毒,选用30号1寸毫针直 陈代谢,并能激活神经细胞,从而使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功果好,其机理可能是两种疗法同时应用,有相互叠加的功 能恢复[5]。效,共同作用于病变部位的脑血管,促进了其血流量的增 本临床研究采用头、体针联合药物治疗中风恢复期气加,改善了脑组织的供血和新陈代谢。充分发挥了针灸疗 虚血瘀型患者,通过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及神经功能缺损法的多重性、互补性,有效地降低了致残程度,帮助患者提 评分的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后体针联合药物组及头、体针联高了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 合药物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以头、体针联合药也为多种针法的联合应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物组降低更明显(P<0.01);与体针联合药物组相比,头、参考文献 体针联合药物组较治疗前提高更显著(P<0.01)。表明[1]汤洪川.实用神经病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中 版社,2000:255.华 头、体针联合药物更能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中 [2]肖晓华.头针治疗中风病的机理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 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即提高了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医 志,2004,20(12):56-57. 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也证明了头、体针联合治疗缺药 [3]吴绪平,王亚文.针刺对脑血流图影响及时间节律[J].黑龙 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