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加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发展目标 坚持长三角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江苏省的“大公园”“梦田园”乡村发展定位,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以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为目标,以体制、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构建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富民增收的新载体,努力把我市建设成苏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村三产融合样板区,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到2022年,全面建成优质稻米、标准化果蔬、园艺型花木、农牧循环型生猪、精深加工型肉禽、生态河蟹六大百亿级产业体系,形成一批链条完备的特色主导产业、内涵提升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功能健全的休闲农旅业、底蕴丰富的乡土新产业、多元发展的乡村服务业,农业综合产值超1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5: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比重大幅提升。 二、明确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布局方向 (一)突出规模集聚,优化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布局。坚持六大产业培育方向,制定县域“1+2”产业体系建设计划,实施工厂化食用菌、花木电商、生态河蟹三个“单打冠军”产业建设行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立足特色主导产业布局,构建“一带三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一带”,即以古黄河沿线果蔬产业为依托,打造集高端园艺、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三区”,即以洪泽湖环线优质食味稻米和大规格河蟹产业为基础,建设集规模农业、农(水)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业于一体的以传统种养业延链补链为代表的融合发展示范区;以沐阳县花木优势产区为主体,培育集园林造景、家庭园艺、农村电商、物流快递于一体的以花木产业转型升级为代表的融合发展示范区;以环中心城区周边果蔬种植、生态养殖为基础,构建集高效种养、精深加工、农事体验、农旅休闲于一体的以都市农业为代表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2年,全市建成全产业链产值5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集群5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 (二)坚持分类施策,提升农房改善产业配套水平。把农房项目区作为乡村产业融合集成的重要载体,引导农业特色突出的项目区优先发展高效设施种养、优势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按照“半日务工圈”导向,支持涉农重点镇、加工业基础好的区域做大做强三产融合产业园,鼓励乡土底蕴足的项目区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文创农业、涉农服务业等新业态。到2022年,农房改善区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探索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聚焦脱贫攻坚,加快薄弱片区产业融合发展。把经济薄弱片区作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先区域,建立重大项目刚性布点制度,确保每年新开工农业重大项目中30%以上落户经济薄弱片区。加快补强三大片区和相对薄弱片区产业融合发展短板,重点提升泗洪西南岗片区林果产业精深加工能力和林牧循环产业,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干果产业基地和肉食品加工区;推动成子湖片区发挥水资源优势发展农业旅游,立足特色渔业拓展渔事体验、垂钓旅游等新业态,放大水韵特色;完善涟沐结合部片区设施果蔬基地产地初加工、冷链仓储等配套设施,推动产业向育苗研发以及加工物流两端延伸,构建面向苏南地区的“菜篮子”供应基地。 (四)强化园区建设,打造农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体。把园区作为乡村产业融合的主战场,集成政策资源,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一体推进的园区经济综合体。加大国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申创进程,支持洋河新区创建省级农业高新区,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区,逐步实现省级及以上园区县区全覆盖。遵循“镇园一体”和“半日务工圈”方向,按照“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的方式,优选部分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乡镇率先开展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逐步向周边涉农重点乡镇辐射、覆盖。到 2022年,各县区均创成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或省级示范园,全市建成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三产融合产业园)15个以上。 三、打造全方位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 (五)强化压舱石作用,全面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严格落实“米袋子”责任制、“菜篮子”负责制,压紧压实重要农产品保供县(区)主体责任,建好38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4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生猪产能恢复。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稻经轮作兼作模式,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络,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到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10万吨;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4%,出栏量保持在240万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7%。 (六)提升产业链水平,着力打造六大产业体系。深耕六大产业,持续补链强链。稻米产业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