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华图老师认为,针对教师招聘考试,提问技能对于面试中的说课或者试讲中的教学过程设计都至关重要。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判断性问题。其基本形式是:“对不对?”“是不是?”教师举出一些容易搞错的似是而非的问题,让学生比较、辨别,确定它的是与非。这种提问对判断的要求有高低之分,如果是要求判断恰当而有根据,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是在益处的。那种把答案已经在问题中说了再问“是不是”的提问,则是没有思考价值的低级提问方式,不宜提倡。 第二、叙述性问题。其基本形式是:“是什么?”“怎么样?”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或思考对问题作出叙述性回答,它有利巩固已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 第三、述理性问题。其基本形式是:“为什么?”要求学生讲清道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类问题的回答,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再现,有的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推理的结果,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扩散性问题。其基本形式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教师提出这类问题,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想法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问题,课堂提问应注意几项基本要求。 第一、提问的用语应简单明确。除特殊要求的可有多种答案问题以外,一般的问题都应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教师要求回答的是什么,不应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产生理解上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如某教师讲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有对春天的山、水的描述。为了让学生理解春天里河水的“水涨起来了”,提了一个问题的问学生:“冬天的水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就不够明确。教师的意思是想要学生答“冬天水枯了”来反衬春天水涨的描述。由于问题不够明确,学生可以答:“冬天水清亮了”,“冬天水冷”,“冬天水结了”等等,不容易一下想到“冬天,水枯了”。 第二、提问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教师要按照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教材内容的逻辑层次,由易到难,由表及里,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如在教考生对杜甫《春望》一文进行教学设计使时,我帮助考生梳理由浅入深梳理出以下三个问题,以便从诗文表面内容达至本诗的内在深层内涵。分别是从题目入手的第一个问题:“诗文写了作者春天‘望’到了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能轻而易举找到答案“草木、花、鸟”这些意象。紧接着,设计第二个问题是“作者看这些景物的心情?这个问题虽然较第一个问题深入了一层,但是还是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深、溅泪、惊心”,此时,我让考生结合学生自身的体验,回答,“你们看到春天‘草木、花、鸟’是这样的感觉吗?这是常人的心境吗?为什么会是这样?”以此,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思考到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揭示出本文主题“忧国思家之情”。这种提问,体现了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