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郑州华信学院 高电压论文 题目:变电所防雷保护 姓名:张震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班 学号:1102120407 指导教师:孙明慧 成绩: 时间:2014年6月4日摘要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它担负着从电力系统送电,经过变压,然后配电的任务。显然,变电所是供电系统的枢纽,在供电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变电所在电力系统的重要性,保证变电所的安全可靠运行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雷电防护问题是变电所不安全因素之一,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所以变电所成为电力系统中防雷的重要保护部位。为了保证变电所的安全运行就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变电所要做到达到防雷标准的合格,必须对变电所的各个部分进行防雷保护。其中包括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变电所对感应雷的防护、变电所的进线防雷、变压器及其他配电设备的雷电防护、变电所的整体防雷接地。只有做好各个部分的防雷措施才能保证变电所安全运行。 关键词:变电所;防雷;变压器;接地 目录 TOC\o"1-3"\h\uHYPERLINK\l_Toc2856摘要 PAGEREF_Toc28562 HYPERLINK\l_Toc117631电站的直击雷保护设计 PAGEREF_Toc11763-1- HYPERLINK\l_Toc147671.1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 PAGEREF_Toc14767-1- HYPERLINK\l_Toc228661.1.1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PAGEREF_Toc22866-2- HYPERLINK\l_Toc52071.1.2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PAGEREF_Toc5207-5- HYPERLINK\l_Toc118191.2站的直击雷保护 PAGEREF_Toc11819-6- HYPERLINK\l_Toc301932变电站的感应雷保护设计 PAGEREF_Toc30193-9- HYPERLINK\l_Toc156262.1避雷器的基本类型和结构 PAGEREF_Toc15626-9- HYPERLINK\l_Toc127842.2对避雷器的基本要求 PAGEREF_Toc12784-9- HYPERLINK\l_Toc175012.3变电所的侵入波过电压防护 PAGEREF_Toc17501-10- HYPERLINK\l_Toc27292.3.1避雷器的保护动作过程分析 PAGEREF_Toc2729-10- HYPERLINK\l_Toc3134参考文献 PAGEREF_Toc3134-12- PAGE-11- 1电站的直击雷保护设计 1.1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 避雷针(线)的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茬避雷针(线)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虽然避雷针(线)的高度比较高(必须高于被保护物体,一般为20m~30m),但在雷云—大地这个高达几公里,方圆几十公里的大电场内的影响却是很有限的。雷云在高空随机飘移,先导放电的开始阶段随机地胞任意方向发展,不受地面物体的影响,如图1-l(a)所示。当先导放电向地面发展到某一高度H以后,才会在一定范围内受到避雷针(线)的影响(图1-1(b)),对避雷针(线)放电。H称为定向高度,与避雷针的高度h有关。据模拟试验,当h≤30m时,H≈20h;当h>30m时,H≈600m。 图1-1接地物体对雷电先导发展的影响 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是指被保护物体在此空间范围内不致遭受雷击。我国标准使用的避雷针(线)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是根据雷电冲击小电流下的模拟试验研究确定的,并以多年运行经验作了校验。试验不考虑电流具体数值的影响;保护范围是按保护概率99.9%(即屏蔽失效率或绕击率0.1%)确定的。也就是说,保护范围不是绝对保险的,而是相对于某一保护概率而言。 1.1.1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2。设避雷针的高度为h(m),被保护物体的高度为hx(m),则避雷针的有效高度ha=h—hx,在hx高度上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半径rx,(m)由以下公式计算: 当hx≥时 rx(hhx)phap(1-1) 当hx<时 rx(1.5h2hx)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