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 编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 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申报书 论文名称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所属类别教学论文 作者姓名徐玉玲 工作单位贺兰县回民小学 所在省(区、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 2014年3月11日 一、参评承诺与论文使用授权 本人自愿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认可所填写的《论文申报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所提交参评的论文没有知识产权之争。同意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有权使用所有数据和资料,并信守承诺以下约定: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恪守学术道德。参评论文不存在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论文真实,没有在任何正式期刊发表。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本届学生运动会科报会声誉,不以论文获奖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本人完全了解本届科报会的有关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本届科报会组委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论文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论文;允许论文被公众查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论文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 申报者(签章):徐玉玲 二、作者基本情况 论文名称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所属类别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第一作者姓名徐玉玲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5、12、14行政职务专业职务体育教师研究专长体育最后学历专科最后学位大专工作单位贺兰县回民小学电子邮箱通讯地址贺兰县回民小学邮政编码750200联系电话18795111176手机18795111176其他作者姓名马景宝马玉明牟炜注:所属类别请严格按照《科报会选题指南》规定的10个专题类别填写。凡论文内容与所属类别不一致的,不予评审。摘要和正文请严格按照以下格式制作。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具有其它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抓住有利时机,在体育训练、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善用表扬,培养自信心,就可以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多方位、多渠道的,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只要把握时机,采取合理方法、有效措施,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在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既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基本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育人过程。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民族精神,有着其它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优势。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一、体育训练中“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在学生中起着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形象直观地具有德育教育的感染力。青少年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教师构建平等师生关系中、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和处事的方式方法中的一举一动,会作为一种示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应体现在“真”、“善”、“爱”上,具体而言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我记得,在2008年带学校体育训练队时,有一名男同学,体育素质、身体素质都较好,平时训练中一直都很积极。但在参加全县田径运动会的训练阶段,总是都情绪低落,不肯参加较强难度的体育训练,我在前一周的训练中发现了这一微妙的变化,就和他谈话交流,但他什么也不说,我又多次约谈和他要好的同学了解原因,整理后得出真正原因,解开矛盾的根源:教师在训练学生时,从没有给我们做个示范动作,只是要求怎样做,要达到什么标准为止。学生的一席话,深深的触动了我,我认真地反思和总结,随后在学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