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3506953A(43)申请公布日2021.10.15(21)申请号202110612481.1(22)申请日2021.06.02(71)申请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地址450000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136号(72)发明人王利霞闫继常鑫波赵太宝张林森(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5代理人王红培(51)Int.Cl.H01M50/46(2021.01)H01M4/13(2010.01)H01M10/052(2010.01)H01M50/403(2021.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6页(54)发明名称磷酸钒锂在锂硫电池隔膜涂覆中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酸钒锂在锂硫电池隔膜涂覆中的应用,将磷酸钒锂材料用于锂硫电池隔膜的涂覆材料中,隔膜中磷酸钒锂含量为5‑15%,涂覆厚度为5‑20μm。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磷酸钒锂材料,然后将所得材料与导电碳,粘结剂进行充分地混合;通过控制粘稠度,将该混合浆料,粘附于PP隔膜表面,真空烘干后,得到所需的磷酸钒锂涂覆PP隔膜,最后,将所得隔膜应用于锂硫电池中。本发明的工艺简单、成本低、性能优良,适用于规模化生产。CN113506953ACN11350695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磷酸钒锂在锂硫电池隔膜涂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磷酸钒锂材料用于锂硫电池隔膜的涂覆材料中,隔膜中磷酸钒锂含量为5‑15wt%,涂覆厚度为5‑20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钒锂的微观形貌为纳米材料/微米类球形材料,晶型结构为单斜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硫电池在‑20℃到0℃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将磷酸钒锂材料、导电碳、粘结剂、分散溶剂,进行充分混合;所得浆料进行抽真空处理;(2)将步骤(1)浆料采用单面涂覆在PP隔膜表面;(3)步骤(2)涂覆后进行干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导电碳为乙炔黑,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分散溶剂为氮甲基吡咯烷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磷酸钒锂材料、导电碳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70‑85):(10‑20):(5‑10)。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采用行星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1‑2h。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采用平板流延涂覆的方式,涂覆厚度为5‑20μm,刮刀走料速度为5‑25mm/s。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干燥温度为40℃‑60℃,干燥时间为6‑24h。2CN113506953A说明书1/4页磷酸钒锂在锂硫电池隔膜涂覆中的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酸钒锂在锂硫电池隔膜涂覆中的应用。背景技术[0002]目前,锂硫电池作为一种后锂离子电池时代的理想候选类电池之一,因其高达1675mAh/g的理论比容量和巨大的能量密度(2500Wh/kg)而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0003]尽管锂硫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廉、绿色无污染等一系列优点,但到目前为止,商业化的锂硫电池仍处于研发阶段,主要原因是受到硫自身电导率低、硫正极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提升锂硫电池电性能的关键,是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目前学术界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采用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等物质进行隔膜的表面涂覆,利用化合物对多硫化物的吸附效应,阻挡多硫化物向负极的扩散。然而,涂覆用的材料导电率低,电子迁移能力差,对锂硫电池的性能改善有限。[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新型隔膜修饰材料,利用具有快速充放电特性的电极材料,采用复合材料表面涂覆的方式,使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等化合物与碳材料的复合物与PP隔膜进行有效地复合,可以显著限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提高硫的利用率。例如:发明专利(CN109244340A)采用锐钛矿TiO2与还原氧化石墨烯为涂覆材料,得到含有该涂覆层的隔膜材料,并应用于锂硫电池;发明专利(CN110492045A)使用层状结构硫化物和纳米纤维素,用于隔膜表面涂覆,应用于锂硫电池中;发明专利(CN110649213A)引入一种或多种金属氢化物材料,与高分子粘结剂、炭黑材料进行复合,有效抑制了多硫化物的扩散;上述方法均获得较为理想的电化学性能,但是所采用的涂覆材料,多为金属的氧化物,硫化物,氢化物等,这些材料本身电导率不高,对多硫化物的化学吸附能力有限,特别是低温条件下的电化学活性较差,同时,仍需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或引入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等方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