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地震后的心理重建 颜永杰医师 地震的心理冲击 台湾的921大地震,已促使全台及国际资源投入救援。在这事件中,我们多半把焦点集中在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却忽略了心理层面的需要:亲身经历或目睹此一事件的人,即使没有严重的身体问题,但心灵上已烙下无法抹灭的伤痕;不论愿不愿意,余悸犹存的幸存者、冒险深入的救难人员、罹难或伤者的家属、以及通过传播媒体目睹惨况的社会大众,突然遭逢重大创伤性的压力,事后若未适时纾解及辅导,将导致个人及社会困扰,可能会有立即、中期或长期的心理冲击,值得重视。 地震对于各阶层的影响 地震对于不同处境的人员,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冲击: 幸存者:亲身经历生死关头之后,余悸犹存是相当普遍反应,也可能在逃过劫难之后,自觉苟活而对不起死者,产生罪恶感; 救难人员:日以继夜投入救灾,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越来越多的人员死伤惨状,错愕、挫折感、内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开来; 罹难者家属:焦急、哀伤的情绪十分常见,当亲人获救的希望落空,愤怒、指责可能接踵而来; 社会大众:间接接收到灾难消息的民众,内心蒙上阴影,忧郁情绪可能久久不散,对未来丧失希望。 与震灾有关的心理困扰 有许多与重大灾难有关的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特别会在此刻发生并造成严重影响: 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患者会反复回想此一灾难事件、屡次因噩梦而惊醒,感觉变得迟钝麻木、心情总是快乐不起来,无法和人亲近,且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情形;此外,全身无力、想哭、胃口差、性欲减退等忧郁的症状,也屡见不鲜;这些症状严重的话,患者甚至会企图自杀,酿成悲剧。 精神官能症:这类疾病包括许多不同的症状,有人是以焦虑的病症为主,整个人从上到下都没办法放轻松,总是处在高度警戒的状态下,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反应过度,这样过份紧张的人,常伴随有头痛、颈部肩膀酸痛、胸闷、心悸、颤抖,甚至于频尿;另外,有些人是以忧郁的病症为主,会显得情绪低落、失去斗志,对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少说话,也不喜欢活动,这些心情欠佳的人,也常出现失眠,胃口差的情形。 重度忧郁症或哀恸反应:面对失去家人亲友,可能陷入重度忧郁症状态或哀恸反应,会不断自责,有极明显的罪恶感和自杀的想法,当然,失眠、食不下咽、逃避社交活动等症状,也同时出现。这群人口有极高的自杀危险性,需特别注意。 药物或物质滥用:有些人会借助于香菸、咖啡、酒,以减轻心理或身体的不适的症状,结果又造成了另一个滥用或成瘾的问题,赔上身体的健康;此外镇静安眠的药物、兴奋剂或一些违禁药品,都有上瘾的可能。 心身症:有些身体的疾病,其病因和情绪困扰或压力因应失调关系密切,在生活压力加重时,这些疾病也跟着恶化,例如:高血压、气喘、消化性溃疡、冠状动脉心脏病、湿疹、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病、过度换气症候群等。 给政府与民间的建议 据研究指出,大地震后的心理疾患并不罕见,只是从前人们并不了解这些困扰必须求医,也不知道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中,已有相当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协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所以,如果有前述困扰,应按照每个人个别的心理状况、个性、身体状况以及压力来源等,与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做通盘考虑及调整才能改善。 对于政府而言,首要任务除救灾之外,也应开始积极规划心理重建工作;参考许多先进国家的经验,以下几点是有效且刻不容缓的: 号召并组织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共同投入; 分别针对幸存者、救难人员及罹难者家属等,拟定立即治疗及后续追踪计划; 大量采用团体咨商辅导,因其有效且节省人力、时间; 利用临床的简单筛选问卷,尽早找出高危险性的患者; 通过媒体教育民众如何寻求适当协助。 向不幸罹难的死者致哀---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之心理复健工作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的「重建家园」工作,应该包括身体健康上、心理福祉上及社会功能上等多方向度进行定位。当第一线救难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以预防「二度(身心)危机」再度发生的灾后心理复健工作的规划与了解,更是面对地震因应措施时不可忽视的环节。以下本短文将以「灾难心理学」的观点,简要说明灾难发生的心理历程、身心压力反应及灾后心理复建的原则。 (一)存活者(survival) 根据Hodgkinson与Stewart(1991)的研究指出,「存活者」不只是「幸存者」与「罹难者」的一线差别而已,存活者是与生活品质有关联。举例来说,存活者通常会不断反复回想地震事件的发生经过,甚至产生梦魇,并且深陷在创伤经验里。一般而言,存活者可能会面临下列五种心理经验。 死亡的印记:存活者目睹死亡事件,特别是自己亲近家人就在自己身旁却无力营救,这样的意象往往盘据在存活者的脑海,形成一种挥之不去的印记,若持续萦绕死亡意象,会加深幸存者的心理伤害。 自我罪疚感:存活者面对亲人的死难,往往伴随着罪恶感。例如他们会认为:「为什么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