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大气的起源、成分和结构参考书Atmosphere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一颗明亮的蓝色星球,美丽而多变。蓝色是因为它表面的四分之三是覆盖着蓝色的海洋,明亮是因为它上面有许多云层。圣人的洋葱皮主要内容§2.1地球的形成太阳系行星分类行星 类型地球§2.1地球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小结一内容典故:李世民和魏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刘昫(xù)《旧唐书》从宏观上看,地球演化主要是地球各圈层的演化以及各圈层演化的耦合关系。地球的演化分为古大气圈的演化、古水圈的演化、古生物圈的演化、古岩石圈的演化等等。因此,大气圈的演化也要结合各圈层进行分析。§2.2大气圈的演化一、原生大气(天文大气圈)二、次生大气(地质大气圈)次生大气中没有氧,即使有也不能保留。当时地面温度很高,地壳中有很多金属铁,氧将很快和金属铁反应形成氧化铁。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可能在太古宙早期就完成了。简单物质:火山喷发和雷电的作用,在原始的大气层中出现了较多的甲烷、氮、氨、二氧化碳、硫化氢、水蒸气等。有机化合物:在火山、闪电、电离辐射、高温和高压长期作用下,与金属化合物的化合与分解形成了各种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甘油、脂肪酸等.有机大分子:上述有机化合物汇集在原始海洋中,经过化学反应聚合成有机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团聚体:大量有机大分子在水溶液中聚集成多分子体系。 原核生物:这些团聚体产生了界膜,独立于水体,从外界中吸收物质,将废物排除体外—新陈代谢,并且有了繁殖的能力。原核生物(菌澡类)生活在海洋中,能进行光合作用。 生物圈 生物的生物学进化开始,微体原核生物——38亿年; 最古老叠层石和微体生物化石记录——35亿年; 大气圈 大气中无游离态的氧,海水中有游离态的氧。 条带状硅铁质岩石(磁铁石英岩)的大量存在,说明是一种过度状态。因为大量磁铁矿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低价铁(未经氧化),经过溶解汇入海盆,又要在海水中大量变为高价铁(氧化)而普遍沉淀。说明大气中乏氧(游离),而海水中又有游离氧的存在。二、次生大气三、现代大气元古代25-5.4亿年古生代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成分的比较小结二内容§2.3大气的成分氧气:一切生命所不可缺少的。 是地表一切生命所必须的气体。如动、植物的呼吸,要在氧化作用中得到维持生命的热能。 一切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都依赖于氧,氧气被称为“有生命的气体”。即使能够获得燃料,生火也需要空气中至少有12%的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只需提高大约4%,就会引起世界性的火灾。氧气现在浓度每增加1%,闪电造成森林大火的概率就增加70%。若氧气成分达到25%,一旦着起火来,即使是潮湿的植被也会不断地燃烧下去,闪电引发的森林大火将会烈焰冲天,直到所有的可燃物全部烧光。(LovelockJ,1979)2.氮气水汽:占大气总质量的0.25%:可变 浓度随高度迅速减少,观测表明,在1.5~2km高度上,水汽含量已减少为地面的一半,到5km高度上,只有地面的1/10。 大气中水汽的含量还与地理纬度、海岸分布、地势高低、季节以及天气条件等密切相关。在温暖潮湿的热带地区、低纬暖水洋面,低空水汽含量最大,体积混合比可达4%,而干燥的沙漠地带和极地,水汽含量极少,仅为0.1~0.002%。水汽的相态变化水汽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 随着大气的垂直运动,空气中的水汽会发生凝结或凝华,形成水滴或冰晶,进而产生云和降水(雨、雪、冰雹等); 水汽发生相变时会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潜热); 水汽能强烈地吸收和放出长波辐射,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通过水的相态变化,海洋、河流、江湖和土壤等的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大气中的水汽通过凝结或凝华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河流、土壤,使不同部分的水不断发生更替,形成水循环。水汽在大气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为11天。水汽在大气中的平均停留时间CO2:占大气体积(质量)的0.035%(0.037%)。 通过动植物呼吸,有机物腐朽分解、火山喷发、化石燃料燃烧进入大气。 它的消耗是植物光合作用(海洋)以及与地表的岩石发生化学反应。 CaSiO3+CO2CaCO3+SiO2 CO2+H2O+ν<CH2O+O2 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大约是15year。§2.3大气的成分傅立叶被世人所推崇主要在于他在数学(傅立叶分析)和热传导上的卓越贡献臭氧(O3): 德国科学家麻鲁(VanMarum)1786年在实验室中发现,1839年德国化学家斯考宾(C.F.Schonbein)再次发现并命名为OZEIN,意思是发臭味的物质。 一般气态的O3浅蓝色无味,浓度达到10-6左右时,有特殊的刺鼻味道,在雷电天气或有放电作业的场合中往往可以嗅到臭氧的味道。O3的产生图中蓝色粒子代表氮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