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制氢过程的运用、前景和发展方向提纲一.制氢方法的介绍2.基于以水为原料的方法3.基于生物技术的方法生物制氢的优点二.生物制氢方法的介绍由于氧对氢酶的严重抑制,必须将光合放氧和光合放氢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分开,可以通过部分抑制PSII光化学活性来实现: 元素调控,如:硫、磷 PSII抑制剂,如:DCMU、CCCP、FCCP 代表性藻株有:Chlamydomonasreinhardtii 产氢速率为:7.95mmolH2/L,100h.2.间接光解产氢(蓝细菌) 总反应式为: 12H2O+6CO2LightenergyC6H12O6+6O2 C6H12O6+12H2OLightenergy12H2+6CO2 代表性菌(藻)株: Anabaenavariablilis4.2umolH2/mgchla/h3.光发酵产氢(无硫紫细菌)4.光合异养微生物水气转化反应产生氢气 (2)RubrivivaxgelatinosusCBS能够100%转换气态的CO成H2; (3)这类微生物的氢酶具有很强的耐氧性,在空气中充分搅拌时氢酶的半衰期为21h. 代表性菌株: RubrivivaxgelatinosusCBS96mmolH2/mgcdw/h 5.暗发酵制氢 氢气产生速率与:pH、水力停留时间、 氢分压等有很大关系 利用厌氧细菌发酵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具有很强的环境、经济效益三.生物制氢技术的运用前景暗发酵体系和CO-水气转换系统具有较强的实际运用前景,其他生物制氢模式也值得深入研究,以增加产氢速率和产氢量 暗发酵体系: 500L2.5KWPEMFC 1000L5.0KWPEMFC CO-水气转换系统: 624L2.5KWPEMFC 1250L5.0KWPEMFC一个工程化问题:当反应器容积增大后,因为传质、单位细胞容积负荷、光通路等变化对产氢反应速率的变化四.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方向2.蓝细菌(藻)间接光解水制氢技术 (1)筛选高活性氢酶或高异性细胞结构的菌(藻)株; (2)基因工程水段消除吸氢酶,增加双向氢酶的活性; (3)优化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3.光发酵系统 (1)消除其他竞争性微生物,以减少对营养的消耗; (2)共培养利用不同光能的微生物 4.暗发酵生物制氢技术 (1)研究气体快速分离技术,减少因氢、二氧化碳分压增加抑制产氢速率———膜技术的使用; (2)防止因一氧化碳积累对PEMFC的毒害; (3)诱变高产氢能力的菌株; (4)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如固定床的使用 总结参考文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