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技术措施分析 【摘要】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是供电企业保证计量装置安全运 行准确计量的首要任务,是电力营销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防止 窃电行为的重要手段。文章对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管理及正确 配置等方面做一下分析。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窃电 一、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内容 (一)电能计量装置所在计量点的性质。电能计量装置所在计 量点的性质有很多,我们主要关心的一是客户类别,包括电厂上网 关口、电网经营企业关口、供电企业关口等;二是计量方式,包括 接线方式、单双向计量方式等;三是计量点的实际经常的负荷工况。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针对于电能计量装置中的电能 表设备,电能表的附加误差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电磁场干扰、辅 助电源的质量等因素引起,因此对环境信息的收集与评价有助于对 现场运行的电能表计量准确度的评估。 (三)电能计量装置的信息。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性能决定于 电能计量装置中各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应尽可能地选择适应计 量点性质和环境条件的计量器具。电能计量装置中电能表、电力互 感器的结构、型号、测量范围和基本误差或等级等信息的监督和管 理,是对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度进行评估的基础,同 时全面掌握和管理好这些信息,对于评估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的 使用寿命和是否需要设备改造均有帮助。 (四)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度的评估。对电能计量装置在 运行中的计量性能或计量准确度进行评估是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 重要环节,正确的评估首先可以确定电能计量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的 计量性能是否在设计和规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的评估可以使电能 计量装置在正常的情况下使用时间尽可能地长,以降低企业的经营 成本。 二、电能计量装置配置要求 根据规程规定,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要求包含类型、规格、准 确度、技术要求4个方面。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主要与pt误差、ct 误差、电能表的误差、pt的二次回路压降以及计量二次回路的负荷、 功率因数、计量方式、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所以对计量装置进行 改造时必须依据规程的要求进行规范配置。 (一)提高ct、pt和电能表的精度等级。对于负荷波动大的用 户,改造中选用s级ct和电能表能更有效地提高计量装置的准确 性。增大pt二次回路导线截面、缩短二次导线长度,或安装pt二 次压降补偿装置以减少二次压降引入误差对计量准确性的影响。 (二)合理选用ct变比,确保用户正常负荷时ct一次电流达 到额定值的30%以上,尽可能选择复式变比ct,同时对未使用的变 比档实施防窃电措施,这样可根据用户负荷的发展情况合理选择使 用变比,提高计量的准确性。根据电网一次中性点接地方式,将一 次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用户计量方式由三相三线改为三相四线。 (三)合理选配计量装置中的ct、pt和电能表,使它们的合成 误差最小。改善计量装置的运行环境,以满足计量装置使用说明书 和规程中规定的使用条件,将环境条件引入误差降至最小。 三、加强计量装置的防窃电管理 (一)加强培训,提高抄表人员素质。随着电力系统计量技术 的不断进步,原有机械表逐渐被电子表代替,自动抄表系统日益得 到广泛应用。有些抄表人员素质不高,计量管理部门又没有重视再 培训,导致不应有的电量误抄误计。同时他们对各种窃电方式现场 查获能力不够,难以发现各种技术窃电手法。要加强对供电企业职 工的培训,完善用电营销监督管理办法。 (二)定期审核抄表记录制度。抄表负责人应定期审查抄表员 抄录的表示数和计算电量、电费等数据,必要时到装表现场检查是 否正确。 (三)计量装置初装建档制度。初装或换装的电能表及互感器, 必须写明表号、原电量计数、表倍率、互感器变比、地址及经办人 等资料情况,以利有关的管理工作。实际工作中,曾发现因计错倍 率导致电量长期少计的情况。 (四)电能计量装置的故障处理制度。高压计量装置出了故障, 通常有两名以上专业人员就地解决问题,以规章为准绳,一般不易 有偏差。撤回的事故电能表须经专业检定员,从表面外观到内部逐 项检验。做出符合要求检验报告,为妥善处理所谓事故电能表提供 依据。 (五)电能计量装置的保管和运输制度。电能表和互感器应在 相应的条件下保存和运输(例如,表库的温度应在0~+40℃以内, 相对湿度不超过85%,电能表应在其包装条件下运输)。 (六)电能表和互感器的抽检制度。使用中的高压电能计量装 置,一般均由专业人员定检不误,并且供电公司定期对其检查,一 般不会有问题,就是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使用中的低压电能表 和互感器的数量大,并且安装地点不集中,人均分担定检任务较多, 出了问题,有时拖到两到五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