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2009092班王瑾 摘要:中国的生态和环境变化态势是稳中有好但改善缓慢。在新时代背景下,贯彻以人 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生产、消费、贸易等领域全方位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制度层面 形成全社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合力,优先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和实 行对环境质量的健康风险管理。在实施环境保护措施中,应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以主体功能区划为依据,优化制度建设,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产业政策和治理行动积极调整 产业结构;完善政策协调体制,落实相关部门责任;以人体健康为本优化环境保护相关行政 资源配置并形成以健康影响为依据的环境管理制度;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和环境 管理效能。 关键词:环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制度,管理效能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但是,生态环 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据不完全统计,有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 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 用水。其中,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而城市中只有不到20% 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面对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不得不得到这 样的一个结论,中国乃至世界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意生态文明的建设, 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坚决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健康理念,而针对 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我也应该努力学习,不仅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是为造 福人类而努力。 记得上大校长钱先生曾说过:“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然而很幸运的是我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在这里我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为祖国 的环保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面对生态环境这一敏感问题,于是乎就抛出了这样的一个严峻课题:生态环 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 保护是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决定了资源、环境问题的表现方式和程度。一个国家在 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不同的。对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中 期的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既不可能不大量需要重化工业产品,也不可能不以 自己为主发展相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化工业。 考虑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且尽管工业各行业随着技术进 步,单位产值(或产品产量)污染排放强度会降低,但是由于经济规模仍在快速 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仍会居高不下。而且,从国际分工看,中国在国际产业链 中大多处于低端,因而以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出口为导向的、以量取胜的粗放型 贸易增长模式在中国仍是主流,而这一外贸增长模式成为中国目前粗放而不可持 续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加速器,加剧了中国资源环境压力——虽然中国对外贸易经 济价值核算是顺差但部分行业的资源环境核算上却在产生“逆差”。据估算,约 30%的二氧化硫、25%的烟尘和20%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源于出口贸易,承担了发 达国家巨大的转移排放。“十一五”期间中国S02污染物排放量中,如果忽略生 产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差异性,每年对外贸易造成的S02“逆差”约为150万吨, 占中国每年S02排放总量的近6%。如果考虑生产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差异性,由于 贸易增速远高于生产增速,由外贸拉动的S02“逆差”将更高。另外,这个阶段 的消费转型也使环境问题难以迅速解决。 另外,当经济处在上升期的时候,容易出现对未来需求预期过高因而出现投 资过度的问题。进入重化工业高速发展阶段后,产业链条加长,中间需求环节(钢 铁、机械等)、基础需求环节(能源等)对最终需求环节(汽车、住宅等)容易 产生过高估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预期过高、投资过度的问题。而中间和基 础需求环节是重化工业中污染相对较重的环节。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境 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 力度,使我国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主要表现在:植树造 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长江、黄河上中 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 程开始启动;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 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然而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目 前,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 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现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的生 态环境恶化呈加速趋势,沿江沿河的重要湖泊、湿地日趋萎缩,特别是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