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 (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精神,大力推进专 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扩量增效,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 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中小 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 导、分类指导、上下联动,以优质企业梯队建设为抓手,打好创新驱动、补链 强链、数字赋能、要素集聚、环境优化组合拳,做优做大做强专精特新企业 群体,加快工业强市建设,促进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 化发展,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自主创新的策源地、强链补链的自主品牌 企业的领头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强化 政策引导和精准服务,引导企业坚定发展信心,聚焦主业、精耕细作,激发涌 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2、创新驱动。坚持创新供给和需求牵引相结合,推动企业加快理念、 技术、产品、管理和模式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3、分类推进。坚持锻长板和补短板相结合,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 阶段,开展分业指导、分类帮扶、分层培育,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 关键环节的〃配套专家〃。 (三)主要目标。 着眼于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完善专 精特新企业培育和发展的政策、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 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突出、生产管理精 益、成长性好、掌握独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中小企业素质整体提 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优质队伍壮大。力争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5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以上,累计培育入库创新型中小 企业1000家以上。 2、智造加快普及。力争到2025年,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 转型实现全覆盖,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 过9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企业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中小工业企业比重超过70% o 3、创新能力提升。力争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自主可控高 新产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力量,打造一批技术或工艺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 建设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及创新平台项目100项以上,带动中小企业逐步 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重点任务 围绕《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若干措施》,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专业化、精益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方 向,抓好政策落地落实,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升中小企业竞 争力,实现质的快速提升和量的稳步增长。 (—)梯度培育工程。 完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形成梯队培育格局,着力构建 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 体系。围绕重点集群和产业链及工业领域,建立健全优质中小企业库,加强 动态管理,做好跟踪监测,实施精准培育。着力培育一批市、省级〃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充分对标制造业百强等企 业,充分发挥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每年优先遴选入 库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种子企业,公告、认定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研发创新工程。 实施企业研发机构提质创新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购置研发 设备、软件,开展引智、引技、引才和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产学研合作, 提升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结合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 发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运用。 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每年发布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清单和专精特新企 业研发攻关清单,定期组织产学研供需对接,支持校所企开展订单式研发和关 键技术攻关,鼓励各地对校企合作攻关项目给予支持。依托小企业公共服务 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对接,为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一站式服务。指导企 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发明专利布局,加强研发成果知识产权保护。 (三)协作配套强链工程。 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各地探索建设细分领域旗舰平台企业,按照市场 化运营机制,开展集中采购竞标、集中商务谈判等,帮助企业降低原材料采 购、物流运输、品牌推广等生产经营成本。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 发建设产业链线上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就近就地协作配套。充分发挥行业协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