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文答辩报告早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探讨前言微转移的概念: 微转移一般指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的直径<2mm的微小肿瘤细胞灶。本文通过AE1/AE3免疫组化标记,检测细胞角蛋白在早期宫颈鳞癌术后患者淋巴结中的表达,来探讨淋巴结内微转移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从而为准确地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所有病例术前未行放、化疗。年龄33~50岁(平均41.4岁)。FIGO分期:ⅠA期1例;ⅠB期11例;ⅡA期2例。术中将切除的淋巴结标本分为四组,即髂总淋巴结组、髂外淋巴结组、闭孔淋巴结组和腹股沟深淋巴结组。2.实验方法 免疫组化法(S-P法) (1)石蜡标本制成5μm切片常规脱蜡,脱水。 (2)热修复抗原。 (3)滴加过氧化物酶阻断溶液,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3.结果判定 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表现为单个散在和2~3个及数个聚集成小团状的癌细胞位于淋巴窦内,呈较强的胞浆着色。细胞质中表达AE1/AE3则判定为微转移阳性。4.统计学分析: 数据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条件不满足者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处理。(检验水准α=0.05)结果表1:各组淋巴结的微转移分布情况图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闭孔淋巴结中聚集成团状的微转移灶(SP法,×200)2.我们又将所有阴性淋巴结分为两组,一组为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另一组为无转移组。通过比较发现,前一组的微转移检出率要高于后一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表2:两组间微转移分布情况3.在对几种临床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微转移发生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X2=8.601,P<0.05)而在其它的临床特征中,如原发灶大小、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方面,微转移的发生率却没有显著性差异。表3:微转移与各临床特征关系讨论上皮来源的癌细胞如宫颈癌细胞,一般都保留了上皮细胞的部分特征。细胞角蛋白是一种仅存在于上皮细胞中的少见蛋白质。分为Ⅰ型角蛋白和Ⅱ型角蛋白。如果在淋巴组织中检测出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则表明有上皮源性肿瘤细胞播散到淋巴组织中。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是AE1克隆与AE3克隆的混合。克隆AE1识别Ⅰ型细胞角蛋白,如CK19、CK20,而克隆AE3识别Ⅱ型细胞角蛋白,如CK1、CK2。因此AE1/AE3是广谱抗细胞角蛋白抗体,适用于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的鉴别。Juretzka等人采用免疫组化法AE1和CAM5.2标记,检测了49例ⅠA2~ⅠB2期宫颈癌患者的976枚阴性淋巴结标本,结果显示8.1%(4/49)的患者发现有微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0.41%(4/976)。随访结果显示微转移中50%的患者出现复发,而无微转移的患者中复发率为6.7%。Lentz等人用AE1/CAM5.2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132名ⅠA~ⅠB2期宫颈癌患者的3106枚淋巴结,结果有19名患者的29枚淋巴结有微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0.9%(29/3106)。他还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微转移患者所占的比率大致和术后复发率相等。本实验结果表明,在228枚阴性淋巴结中,通过AE1/AE3标记,3例患者的3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例总阳性率21.4%(3/14),淋巴结总阳性率1.3%(3/228)。这与Juretzka和Lentz等人报道的相接近。另外,我们还首次对淋巴结进行了分组,在阴性淋巴结中,3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其中2枚分布于髂外淋巴结组,1枚分布于闭孔淋巴结组中,这也同样支持了子宫颈癌淋巴结回流的复杂性。本研究也表明早期宫颈癌的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这在之前的国内外研究中尚未报道过。当然,本研究中病例不多,有关研究还需进一步开展。结论致谢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8/2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