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朱瑞兆 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与天气气候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我国风能资源 分布图上可以清楚看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 里。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 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 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 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冬季(12-2月)整个亚州大陆完全受蒙古高压控制,其中心位置在蒙古人 民共和国的西北部,从高压中不断有小股冷空气南下,进入我国。同时还有移动 性的高压(反气旋)不时的南下,这类高压大致从四条路经侵入我国。一条是源 于俄罗斯的新地岛,经西北利亚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进入我国,由于是西北向称为 西北路径;第二条源自冰岛以南洋面,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基本上是自西向 东进入我国新疆,称为西路经;第三条源自俄罗斯的太梅尔半岛,自北向南经西 北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进入我国,称为北路经;第四条源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 东西伯利亚地区,进入我国东北及华北一带,称为东北路经。这四条路经除东北 路经外,一般都要经过蒙古人民共和国,当经过时蒙古高压得到新的冷高压的补 充和加强,这种高压往往可以迅速南下,进入我国。 由于欧亚大陆面积广大,北部地区气温又低,是北半球冷高压活动最频繁的 地区,而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岸,正是冷高压南下必经之路。三北地区是冷空入 侵我国的前沿,一般在冷高压前锋称为冷锋,在冷锋过境时,在冷锋后面200km 附近经常可出现大风就可造成一次6~10级(10.8~24.4m/s)大风。对风能资源 利用来说,就是一次可以有效利用的高质量大风。 从三北地区向南,由于冷空气从源地长途跋涉,到达我国黄河中下游再到长 江中下游,地面气温有所升高,使原来寒冷干燥气流性质,逐渐改变为较冷湿润 的气流性质,(称为变性)也就是冷空气逐渐的变暖,这时气压差也变小,所以, 风速由北向南逐渐的减小。 我国东部处于蒙古高压的东侧和东南侧,所以盛行风向都是偏北风,只视其 相对蒙古高压中心的位置不同而实际偏北的角度有所区别。三北地区多为西北 风,秦岭黄河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盛行风向偏于北和东北之间。 春季(3~5月)是由冬季到夏季的过渡季节,由于地面温度不断升高,从4月开 始,中、高纬度地区的蒙古高压强度已明显的减弱,而这时印度低压(大陆低压) 及其向东北伸展的低压槽,已控制了我国的华南地区,与此同时,太平洋副热带 1 高压也由菲律宾向北逐渐侵入我国华南沿海一带,这几个高、低气压系统的强弱、 消长却给我国风能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春季这几种气流在我国频繁的交绥。春季是我国气旋活动最多的季节,特 别是我国东北及内蒙一带气旋活动频繁,造成内蒙和东北的大风和沙暴天气。同 样地江南气旋活动也较多,但造成的却是春雨和华南雨季。这也是三北地区风资 源较南方丰富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全国风向已不如冬季风那样稳定少变,但仍以 偏北风占优势,但风的偏南分量显著的增加。 夏季(6~8月)东亚地面气压分布开势与冬季完全相反。这时中、高纬度的 蒙古高压向北退缩的已不清楚,相反地印度低压继续发展控制了亚州大陆,为全 年最盛的季节。大平洋副热带高压等时也向北扩展和向大陆西伸。可以说东亚大 陆夏季的天气气候变化基本上受这两个环流系统的强弱和相互作用所制约。 随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我国东部地区均可受到它的影响,在此 高压的西部为东南气流和西南气流带来了丰富的降水,但由于高、低压间压差小, 风速不大,夏季是全国全年风速最小的季节。 夏季大陆为热低压、海上为高压,高、低压间的等压线在我国东部几呈南北 向分布的型式,所以夏季风盛行偏南风。 秋季(9~11月),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这时印度低压和太平洋高 压开始明显衰退,而中高纬度的蒙古高压又开始活跃起来。由于冬季风来的迅速, 且稳定维持,不像春季中夏季风代表冬季风那种来回进退的型式。此时,我国东 南沿海已逐渐受到蒙古高压边缘的影响,华南沿海由夏季的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三北地区秋季已确立了冬季风的形势。各地多为稳定的偏北风,风速开始增大。 2.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瓦/米2以上,将风 能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风能功率密度在500瓦/米2以上如台山、 平潭、东山、南鹿、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可利用小时数约 在7000-8000小时,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是丘陵连绵,所以 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内,再向内陆不但不是风能丰富区,反而成为全 国最小风能区,风能功率密度仅50瓦/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