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万方数据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求职意向调查分析与思考晓余亚辉胡云峰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650224【摘要】本文调查了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求职意向,运用SPSS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提出了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意向调查分析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专业在校学生逐年增加,一方面为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新生力量。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行业就业流动性大、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等特点,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文章对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某高校一至四年级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40份,回收率为92.3%,扣除重复一人答题的失真问卷21份,得到21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1.2%,符合问卷调查的规定,调查结果真实有效。并使用SPPS软件进行了问卷数据分析与统计。2统计结果及分析通过调查统计,大部分(75%)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了解了本专业的相关技能,并且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些技能。为他们投身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统计结果显示,同学们毕业后有不同的打算,想要先找份工作再从长计议的占50.7%,说明大多数的同学期望毕业后先就业。而对考公务员热有清醒的认识,并没有盲目地跟风。仅有5%的同学想要自主创业。这说明同学们的创业的意识不强,跟政府政策的落实、自身缺少资金和经验有关。受传统观念如旅游行业辛苦、工资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低等的影响,绝大部分同学对旅游行业抱犹豫态度,愿意从事旅游行业的热情不高,前景或认为自己适合本行业工作,有15.52%的同学对旅游行业没有信愿意从事旅游行业的学生就业意向更倾向于旅游饭店(占22.4%)、旅游事业单位(占20.5%)或旅游行业的其他单位(占19.2%)、6%)相对较少。对于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导向作用。64.8%,其次考虑的因素是工作和收入的稳定性,占59.3%,及能否发挥个人特长,占44.7%。而对单位地域位置和工作岗位的考虑较少。可进一步看出同学们毕业就业会考虑长远打算,已经意识到自身能力和实就业实用技能培训(占56.1%)、校园招聘会(占48.4%)、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占40.6%)、收集整理公布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占39.2%)为主,而宣传解释国家政策(占37.4%)、毕业生就业个体咨询(占38.3%)次之,另外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学院也应该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占28.3%)、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占28.3%)、及时向社会发布毕业生的相关情况和信息(占31.05%)。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竞争力,才能真正提高就业率。3建议(1)希望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讨“双证书”培养和“订单式”培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招生、教学、管理和就业有机结合的完整价值链;积极开展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和毕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2)围绕促进就业,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体系,使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在促进学生就业中发(3)建议有关部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适当调整,需要注重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深度,让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用得上的知识,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但也要注意学风的问题,营造学术研究的范围。相关就业工作部门要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毕业教育等作为重要内(5)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第一,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创业,必须使在校学生具备创业的精神和能力,有关部门应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力的培养必须与具体的创业实践结合起来。旅游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师资结构、网络体系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的改造、完善、创新。第二,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旅游院校同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单位的联系和协作,使培养的人才更加贴近实(1)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大学生应通过学校、人才市场、报刊、网络、亲友等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地联系单位、推销自己。要把自己的专业、兴趣、特长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2)树立职业流动的观念。大学生要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克服由此造成的思想压力与心理负担,树立职业流动的观念,以“平常心”对待第一次就业。(3)树立“先锻炼、后发展”的观念。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给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优先录用”的“自主权”。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4)注意培养心理素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程度的加剧,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除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自我调节,应对多变的环境。同时,要具备自信、勇敢、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