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学与文化自觉》读书心得 在新世纪,我们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之际,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有一个文化上的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源,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为此,我们必须要问,要建设“和谐社会”,从我国自身的社会说,会遇到什么问题;从当前全人类的社会说,又存在什么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自己的社会遇到的问题必定是和当前人类社会遇到的问题相联系的。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有个“问题意识”,看看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哪些重大问题,明确地提出这些问题,并深入地探讨以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文化自觉”。 我认为,我们国家和当前世界所遇到的重大问题,可以概括为:“人和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这中间又可包括“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矛盾等等;“个人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当然有多种途径,但从文化上来加以思考,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从文化上来考虑解决上述种种矛盾,从每个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中找资源,无疑是重要的方面。我认为,我国儒家的“天人合一”(合天人)的观念可以为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人我合一”(同人我)的观念可以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身心合一”(一内外)的观念对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可以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一、以“合天人”的观念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存在严重的生态问题,全球各地也都存在着严重的对自然界的过量开发、环境污染、海洋毒化、人口爆涨等等,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为什么造成这种情况?无疑是和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征服的对象有关,从哲学上可以说和西方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有关。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模式、亦即主客合一(统一)的模式来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对今日解决“生态问题”会有帮助?我认为是可以考虑的。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作为一种解决“生态问题”的出发点,也许是很有意义的。在中国历史上,众多哲学家对“天人合一”都有解释,这里我不可能一一引用,我只想引用朱熹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问题。朱熹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既生此人,天又在人矣。”这意思是说:天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天。人开始产生是得之于天。天把人产生了,那么“天”的意义就要由人来彰显,人就对天应负有责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基点: 1、我们不但应该“知天”(认识自然,以便合理地利用自然),而且应该“畏天”(对自然界应有敬畏,要把保护“天”作为一种神圣的责任)。现在人们只强调“知天”,只是用“知识”来征服“天”,以至无序地破坏“天”,而不知对“天”有所敬畏。这正是“科学主义”(科技万能)极端发展的表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认为,“知天”和“畏天”是统一的。“知天”而不“畏天”,就会把“天”看成一“死物”,不了解“天”乃是有机的、生生不息的刚健大流行;“畏天”而不“知天”,就会把“天”看成外在于人的神秘力量,而使人不能真正得到“天”的恩惠。因此,我们可以说“天人合一”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不仅可以使我们走出“天人二分”的困境,而且也为人类走上建设“和谐社会”开辟道路。 2、“天人合一”要求我们不能把“天”与“人”看成一种外在关系,而应了解“天”和“人”存在着一种内在关系。“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如西方笛卡尔哲学认为“精神”和“物质”,“研究其中之一能够不牵涉另外一个”)不同,“外在关系”是说在“天”与“人”二者之间是各自独立的,各不相干的;而“内在关系”是说在“天”、“人”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即不离的关系。因此,“天人合一”虽然是出自《周易》的中国哲学古老的哲学命题,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石,它同时也应是一个常新的人类社会需要不断给予新的诠释的命题。 3、为什么说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认为“天”和“人”存在着一种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在中国思想中就有“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传统,认为“天”和“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朱熹的《仁说》对此有一说法:“仁者”,“在天则盎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朱子文集》卷67)“天道”生生不息,以“仁”为心,“天”有使万物良好生长发育的功能,故“人”效法“天”,应对人以慈爱,对物以爱惜。“天心”(“天”所要求的)“人心”(“人”所要求的)实为“一心”(同一的要求,即“仁”)。“人”有其实现“天道”的责任,人生之意义就在于体证“天道”,人生之价值就在于成就“天命”,故“天”、“人”的关系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