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世界无人作战系统发展展望杨俊欣2009年12月02日14:39HYPERLINK"http://app.cpst.net.cn/cms/board.jsp?id=260316742"\t"_blank"我要说两句 目前,无人作战系统正向自主化、协同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促进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的无人作战系统必须能与有人作战系统或其它无人作战系统无缝集成…… 未来的无人作战系统必须能与有人作战系统或其它无人作战系统无缝集成,同时无人作战系统必须拥有很强的自主行为能力,能够自主控制,以在动态的环境中独立或协作地完成复杂的任务。不论无人作战系统属于那个军兵种,都将发展成为能够跨区合作或者协同作战,满足联合作战的要求。最终,无人飞机系统、无人地面车辆、无人水面舰和无人潜航器组成联合武装力量,实现与有人系统的无缝集成,增强有人作战系统的作战能力。纵观美国无人作战系统的研究计划和技术发展思路,结合对其他军事强国无人作战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世界无人作战系统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作战任务由在安全区域执行侦察监视任务向在高危区域执行主流作战任务的方向发展。 美军将无人作战系统的作战环境概括为3D,无人作战系统的任务能力将从传统的情扬侦匆监视(ISR)任务向压制敌防空系统、纵深精确攻击任务扩展,甚至具备打击作战能力。其中,ISR仍是无人作战系统的基本使命,因为它是“枯燥的”。在2015年或2020年之前,无人机执行诸如压制/摧毁敌防空(SEAD用EAD)之类的危险任务将成为现实,因为SEADEAD任务是高“危险的”。地面无人作战系统和水中无人作战系统的反雷战也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进入核生化、辐射和高泄露爆炸物(CBRNE)区域进行侦察也是无人作战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一项“恶劣的”任务。无人作战系统的打击能力取决于制导武器和定向能武器等载荷技术的发展。目前无人作战系统的打击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将来无人机的空地攻击和空空打击能力比现在有很大的飞跃,地面无人车辆将具备发射导弹的能力,无人潜航器具备打击时敏目标的能力。因此,在危险区域执行打击任务是无人作战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 2.战场感知由结构化环境感知向非结构化环境感知与认知的方向发展。 随着传感器、计算机等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感知和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无人作战系统在结构化的环境中能够实现较高能力的自主行为,但是在非结构化的不确定环境中,实现不同目标的感知与识别还存在困难。同时,战场环境的感知与理解大多停留在较低层次的感知阶段,对环境态势的自动理解水平较低。对环境感知的研究往往是离散的、感知层次上的研究,难以满足无人作战系统的复杂作战任务的需要。因而,必须从认知理论与方法出发.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将对战场环境的感知与理解从片面的、离散的、被动的感知层次提高到全局的、关联的、主动的认知层次上[lll,实现环境理解方法的新突破,使无人作战系统达到更高层次自主。 3.平台控制由简单的遥控、程控方式向人机智能融合的交互控制方式转变,并逐步向全自主控制方式发展。 控制水平是无人作战系统区别于有人装备,实现无人操控和执行各种任务的关键。当前无人作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平台控制方式主要以简单遥控和预编程控制为主。随着无人作战系统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人机智能融合的交互控制逐渐处于主导地位。人机智能融合的交互控制对通信系统的能力要求较高,在面临复杂的战场环境时,由于存在通信中断、链路带宽和距离受限以及人员操控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人机智能融合的交互控制仍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全自主控制是无人作战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实现全自主控制的技术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多层控制结构,目前已研制出用于无人车的四层软件控制结构。另一类是人工智能传家系统。全自主控制的发展也取决于高性能的嵌人式计算机、实时操作系统以及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预计到加30年,微处理器将接近人脑的存储容量,处理速度将从106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提高到1012MIPS,达到人脑的处理水平,全自主控制技术水平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4.任务控制站由“多对一”向“一对多”的人一系统综合技术方向发展。 随着无人作战系统的能力提升,其对控制站和操作员的依赖正在减少。如早期的“捕食者”,需要多个操作员来控制单个平台,发展到“全球鹰”时,随着系统能力的提升,只需要一个操作员就可以实现对平台的操控。由此可见,人系统综合技术是提高无人作战系统性能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美军最初的无人作战飞机系统研究计划中,曾对地面站控制指挥无人作战飞机的数量进行扩充,提出了“一站四机”的方案。随着研究工作和作战模拟的深人,又提出指挥所式地面控制结构方案,即由一个指控站控制多批、多架(30架以上)无人作战飞机。因此,发展一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