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印度,是南亚地区的国家,位于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把它与亚洲其它地区分隔,在这个半岛中,印度几乎占据整个半岛,因此了解这个国家,即是了解整个南亚地区。 印度国土面积大大、人口多,在南亚地区是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节侧重学习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尤其应突出其现代人文地理特征。 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有(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材中安排人文景观图和印度地形图、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分布图以及学生课堂活动内容。 教材的安排,着重从地理位置地形等自然环境对印度农业及人口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及其对环境、社会的影响,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3.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4.了解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一、印度的人口及人口问题;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教学难点] 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关系。 [教学方法] 1、读图理解: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识图,动脑动手分析填图,使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多种地理智能;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4.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幻灯片放映: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 二、新课学习 1.引入新课──印度 利用地图说说印度的地理位置 ——南印度半岛是由南半球漂流过来的一块大陆,和亚欧大陆相碰撞,使边缘隆起了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山脉把南亚和亚洲其它地区分隔开,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称为“南亚次大陆” 范围:喜马拉雅山西段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地区。(读地图) 2.学生活动:阅读材料P30“南亚大国——印度” *读图,查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周边邻国,找出主要的地形区 *在空白地图上填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绘出北回归线──了解其三面环海、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理位置。 *在空白地图上填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 北部:山地 中部:平原地形比较平坦耕地面积广 南部:高原 *读地图册——印度人口增长图,计算:从1951年到2000年,印度每隔10年,人口增长了多少?50年间人口增长了多少?想一想,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读资料“印度部分资源、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社会经济、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产生什么影响? *阅读资料“印度如何控制人口的增长”,讨论: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压力大,会给我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应当如何解决? 3.教师讲解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产生人口问题。所以,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适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转折 人口增长快,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农业又深受地形与气候的影响。印度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5.学生活动 *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说这是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 *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看图片印度的洪灾与旱灾,分组讨论: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何治理? ——识记热带季风气候的两个季节:雨季、旱季 但热带季风气候与众不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在东北的乞拉朋齐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称为世界“雨极”;而在西北地区、西南季风的地区形成了沙漠。 ——气候特点:水旱灾害频繁 *思考讨论:我国东部也是季风区,我国的季风气候与印度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在水资源的利用中,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抗灾减灾? 6、读P34图“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 完成课后活动思考:1、责任作物分别种植于什么地形为主? 试说明两种作物所在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老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