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回味歌曲《七律长征》《长征组歌》两首学习目标 1.了解歌词关键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重点 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 难点 体会歌词的音乐美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压黔境(qián)雪皑皑(ái) 泥毡(zhān)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授上将军衔。在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时写下《长征组歌》。2、作品简介 课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由10个乐章组成。《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分别是其中的第四乐章和第六乐章。另几个乐章分别是:(一)告别,(二)突破封锁线,(三)遵义会议放光辉,(五)飞越大渡河,(七)到吴起镇,(八)祝捷,(九)报喜,(十)大会师。写作背景介绍 1.四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 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 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2.过雪山草地 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 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淤黑的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四渡赤水一渡赤水四渡赤水朗读歌词,体会情感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读《四》,讨论: 中心句是哪句?重点语句分析 四渡赤水 1.横断山,路难行……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全诗用这句话作结,作用有三。 前文写红军战士战无不胜,就在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末句正是对上几句内容的总结。“真如神”与诗题中的“奇”字相照应。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饱含了作者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佩和赞美之情。文章结构 1.四渡赤水出奇兵 前5行为第一层,歌颂了军民之间的亲密关系。 后12行为第二层,歌颂了红军战士和毛主席。1)、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雪山环境恶劣,行进在雪山之中的红军部队虽已断炊,却勇敢向前。 表现了红军战士的昂扬斗志和钢铁形象。 让人对红军战士过雪山之举产生无限的景仰之情。2)、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远客——红军,拟人化的手法,让人产生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 以草作“毯”,以泥作“毡” 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乐观精神 这两句诗将叙事、抒情结合在一起,写得生动形象。3)、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读《过》 1、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 2.问:怎样克服的?靠什么? 提示:千锤百炼的红军靠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如果要造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请你在碑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提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过雪山草地 全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前4行):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 第二层(5~10行):歌颂红军战士。 第三层(11~12行):点出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原因。写作特色 1.感情色彩鲜明。 作者热情地讴歌红军战士,如“军民鱼水一家人”歌颂了红军战士和老百姓间的亲密关系;“战士双脚走天下”赞扬了红军勇于吃苦的精神;还有“红军都是钢铁汉”“官兵一致同甘苦”等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红军的热情歌颂之情。同时,作者对敌人也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如“敌人弃甲丢烟枪”。2.语言精炼优美。 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后12句,写了红军四渡赤水、过乌江、兵逼昆明、奇袭金沙等事,语言高度概括。诗的语句均是三字一句或七字一句(只有一句是八字),句式整齐,节奏明快,便于演奏。还用了修辞手法。有比喻,如“天如火来水似银”;有反复,如“横断山,路难行”;有拟人,如“雪山低头迎远客”等等。比较本课与《七律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 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作业: 朗读课文,学唱《长征组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