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一、过去20年中国的能源发展已取得了不小成就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过去的20年中国在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了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成就。2002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1980年—2000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而相应的能源消费量年均仅增长4.6%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47(见表1)按环比节能量计算1981-2002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近12.6亿吨标准煤实现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目标。如此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仅在发展中国家罕见即便在发达国家也很低。二是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一方面是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每万元GDP的能耗从1980年的4.28吨标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吨标煤(详见附图1)﹔相应地每吨标准煤所创造的GDP也由1980年的2335元(2000年价)提高到2000年的6880元。20年时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64%年均节能率达4.6%。同期全世界单位产值能耗平均下降19%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下降20%。另一方面主要高耗能部门(如冶金、化工、建材、石化、电力等行业)的产品单耗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吨钢综合能耗、铜冶炼综合能耗、小合成氨综合能耗、内燃机车耗油等单耗指针下降幅度达到30%以上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如火电供电煤耗差距由1980年的32.5%缩小到了目前的21%左右(2002年我国火电供电煤耗为383克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也由70.4%缩小到目前的20%左右。三是取得了相当大的环境效益。1981年—2002年期间我国由于能源节约和少用能源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亿吨碳左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900万吨以上。并且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适宜当地特点能源项目(沼气、小水电等)和节能技术﹔在城镇地区实施建筑节能﹔开发和利用多种形式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近十多年来这些措施所带来的效益是每年节约和少用常规商品能源3000多万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万吨碳。从而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上述成就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演进产生的结构效应。20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显著尤其是占一次能源消费最大的工业部门(90年代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其结构性变化产生了明显的节能效果。一方面是附加值低、能源密度高的行业比重下降而附加值高、低能耗的行业比重提高如冶金业比重下降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比重上升﹔另一方面是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出现较明显的升级。据测算1980年-2000年期间全国每年节约或少用的能源中有70%以上来自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带来的节能效果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亿多吨碳。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制度效应。经济体制的深层次变革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已经初步形成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逐步改变。源于市场的经济激励提高了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加速了高物耗、高能耗企业、产品和技术的淘汰。能源价格体制改革的效果尤为明显能源价格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从指令性价格—计划内与计划外价格—逐步放开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价格的转变过程逐步发挥价格机制对能源产品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1980年我国能源效率为25.9%1992年为29%12年期间能源效率提高3.1个百分点﹔实施金融、税收、价格以及投融资改革后的1995年我国能源效率就达到34.1%(《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短短三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从节能率看1981年—1990年十年间我国年均节能率为3.6%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能源价格的逐步理顺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八五”期间年均节能率达到了5.6%“九五”期间年均节能率进一步提高到7.1%。三是实施有针对性的能源政策产生的政策效应。中国政府综合运用法律、政策、标准、经济及行政等手段促进节能与优化能源结构。1980年确立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并且把节能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节能管理体制1997年颁布了《节约能源法》迄今已制定实施的能源和节能国家标准达164项。90年代以来政府又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新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产业政策限制和强制淘汰高物耗、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技术和企业建立起旨在改善环境质量的排污收费制度和酸雨“双控区”的划分及控制目标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绿色能源、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计划和示范项目。近期探索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节能新机制和新办法逐步引入了“综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