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复鞣剂的作用机理、种类、应用及发展前景
轻化1101丁帅帅04
摘要:复鞣剂用于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20063.htm"\t"_blank"皮革复鞣的化工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15747.htm"\t"_blank"材料。可包括主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967966.htm"\t"_blank"鞣剂(如铬鞣剂、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968040.htm"\t"_blank"植物鞣剂等),主要是指为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322132.htm"\t"_blank"复鞣目的而研制开发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864025.htm"\t"_blank"鞣革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复鞣剂、氨基树脂复鞣剂、恶唑烷鞣剂等。本文主要介绍了丙烯酸树脂类复鞣剂的作用机理、应用及前景。
关键词:复鞣剂丙烯酸树脂机理应用前景
1.前言
复鞣是现代制革工业中的一项重要工序,被誉为皮革加工中的“点金术”。对于轻革而言,复鞣几乎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序。常用的复鞣剂可分为无机鞣剂、有机鞣剂和金属有机鞣剂,大类。细分则可分为无机盐复鞣剂、植鞣剂、芳香族合成鞣剂、醛鞣剂、丙烯酸类树脂复鞣剂等。丙烯酸类单体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丙烯酸树脂开发空间大,因此在皮革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丙烯酸树脂类复鞣剂
2.1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的复鞣机理
Heideman假定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的竣基与胶原的氨基之间存在质子交换。而Magekurth指出丙烯酸对天然胶原的亲和力较弱,但丙烯酸与铬盐在皮内络合是可能的反应机理。Anslovar用NMR技术证实了在pH3-5之间发生丙烯酸复鞣剂的梭基与铬盐的络合,而在pH10-12之间出现丙烯酸基与胶原的氨基的质子交换。由于整个皮革生产过程中,都是在pH低于7的情形下完成,所以可以认为“络合”是主要的反应。徐学诚等在研究SA复靴剂的基础上,借鉴交联橡胶的唯象理论,提出了树脂复鞣革的交联—缠结或吸附网络结构模型。魏德卿通过对ART的研究发现梭基和铬揉革的铬发生配位结合,它少量地渗人胶原分子螺旋状碳链之间,更多地与超分子尺寸以上各级纤维作用。因此,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的复鞣机理可概括为:通过改变纤维间、多肤链间缠结的填充效果,以及进人原纤维的鞣剂与铬鞣剂进行络合反应,而使革具有不同的手感和力学性能。
2.2新型丙烯酸树脂复鞣剂Z-1的机理
将Z-1作为鞣剂对酸皮进行鞣制,通过Ts的测定考察其作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酸皮收缩温度有一定程度提高,鞣制22h后,Ts由62°C升高至71°C,单独用作复鞣剂对铬鞣革进行复鞣时,Ts则无明显升高。共聚物分子中含有大量-COOH的及链端-OH,可与胶原肽链上的氨基形成氢键或结合,同时具有一定的填充效果。烷氧基长链及部分未反应聚乙二醇分子具有表面活性,可促进大分子渗透,同时对染色具有一定的匀染作用。复鞣时-COOH还可通过铬鞣剂与胶原配合,起到一定的鞣制作用,同时促进铬鞣剂吸收。复鞣后Ts也有少量提高。铬结合复鞣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成革机械性能较单独铬复鞣也有所提高。
2.3两性丙烯酸树脂复鞣剂
该类复鞣剂是丙烯酸类树脂复鞣剂的改性产品。丙烯酸类树脂复鞣剂由于分子中含有较多的-COOH,能与铬及胶原反应,因而体现出鞣性。丙烯酸树脂选择填充性强,尤其对边肷部填充良好,还有较好的耐光性和抗老化性,因此成革丰满、柔软、粒面细致。但经这类树脂复鞣的革不同程度的存在“败色”效应。近10年来,国内外为解决其“败色”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研制了两性聚合物树脂复鞣剂。其路线主要是在含羧基的高分子链段上同时引入氨基阳离子,从而既有复鞣性,又有助染性。
2.4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
丙烯酸类聚合物鞣剂(甲基)丙烯酸的均聚物,以及与其他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它是一类重要的皮革化工材料,除了能赋予皮革优异的化学物理性能外,还具有可接受的性价比。用于皮革范围的丙烯酸树脂多为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物,一般为乳液型或水溶液型。丙烯酸酯类单体的侧链不宜过长,常用的单体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酰胺及其它(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等单体,也可以加入硫酸化植物油,长链脂肪醇或动物油,醛类等单体。其中最常用的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聚合物的大分子侧链上存在大量羧基,能与皮胶原分子形成多点氢键结合、电价键结合、配位交联结合及互穿网络交联结合等多种结合形式协同作用,且其电离后可与铬(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