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鼓励支持民办本科高校发展 作者:张少龙彭华 来源:《中国民商》2024年第04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系, 并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等教育是 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明确指出,要“充分发 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点,并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 用”。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迅速发展,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多样化教育 的需求,并在减轻公共教育财政压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2年,民办普通本科院校 数量达到390所[高等教育学校包括普通本科院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高职(专科)学校、 成人高等学校四种类别],占全国总量的31.48%,在校学生数占全国普通本科毕业生的 26.09%,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已经进入了普及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民办高等教育 是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拓宽高等教育市场的关键力量。相比于日本、韩国等国家60%以上的 私立高校学生比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普及化阶段的发展潜力巨大。引导并规范民办普通本 科高校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支撑我国的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建设,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 增效应,民办高等教育机制灵活的优势也将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适应数智时代,实现共同富 裕。 一、民办本科高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民办本科高校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国内居民提供了更多教育机会。其在 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教育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内产业结构的 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而低生育率的趋势使民办高校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生源竞争。此 外,同质化的办学模式减弱了高校对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可能降低人才培养质 量。同时,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方式提出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包括特色不鲜明、数字化基础薄弱和国 际化发展滞后等。 (一)办学特色不鲜明 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于2021年9月1日开始实施,其对民办高等教育 的发展思路主要体现为“在规范的基础上,支持高质量特色民办学校发展”。 近年来,尽管民办本科高校的教育质量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但许多民办高校一直以来模 仿高层次公办院校办学模式,導致其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格等方面仍有一定程度的 趋同化倾向。学费和声誉差异使民办本科高校的生源与公办高校存在明显差异,在此背景下, 同质化的培养模式不利于更好地实现育人效果,学生在就业和未来发展中将面临较大挑战。 教育部主导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提升民办本科高校办学投入和 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声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单一化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容易导致形式 主义和功利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更注重符合硬指标,对教育教学本身相关的软指标重视 程度不足,无法有效激发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办学特色的动力。 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对市场反应灵敏,在产教融合、资源配 置、国际化教育的推进方面具有较强的行动力。因此,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民办本科高校在 特色发展方面应该仍有很大的潜力。 (二)数字化基础薄弱 习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 破口”。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引领教育变革创 新”。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和对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将有助于民办本科高校在教育理念和技术方 面实现现代化,从而更有效地打造办学特色。 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 在教育观念、知识创新活动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首先,人工智能增加了学习者对持续更新技 能和知识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从而推动了终身学习的趋势。其次,人工智能提高了对知识创新 方法的要求,并加快了知识生产速度。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 的要求,强调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实践、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这 意味着民办本科高等教育需要适应这些变化,通过更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以继 续教育扩大生源,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者。 然而,民办本科高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一是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够深 刻,许多高校仍然固守于传统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未能将教学改革放在数字化 社会变革的更广阔视野下进行重塑。二是高等教育领域差异化需求使市场对相关数字化产品供 给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