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4957550A(43)申请公布日2022.08.30(21)申请号202210668208.5C08F222/38(2006.01)(22)申请日2022.06.14C08F212/08(2006.01)C09K8/512(2006.01)(71)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C09K8/88(2006.01)地址266580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72)发明人李哲康万利郝继婷杨红斌周博博蒋海壮何瑛琦王佳琦张向峰刘同敬(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专利代理师郑平(51)Int.Cl.C08F251/00(2006.01)C08F220/56(2006.01)C08F226/0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油田调剖堵水用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数计算,所述凝胶颗粒原料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酰胺单体10%‑30%;丙烯酸单体10%‑20%;主体识别功能单体0.1%‑5%;客体识别功能单体0.1%‑5%;交联剂0.01%‑0.5%%;引发剂0.01%‑1.0%;稳定剂0.1%‑1.0%;水相余量。本发明还提供所述超分子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制备的超分子凝胶颗粒用于裂缝性油藏深部调剖,以颗粒的形式注入地层,在快速注入及地层运移破碎后具有再粘接恢复的特性,达到有效封堵深部裂缝的目的。CN114957550ACN11495755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丙烯酰胺单体10%‑30%;丙烯酸单体10%‑20%;主体识别功能单体0.1%‑5%;客体识别功能单体0.1%‑5%;交联剂0.01%‑0.5%;引发剂0.01%‑1.0%;稳定剂0.1%‑1.0%;余为水,各原料的重量为100%;所述主体识别功能单体包括:烯丙基‑α‑环糊精、烯丙基‑β‑环糊精、烯丙基‑γ‑环糊精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客体识别功能单体包括:二甲基烯丙基季铵盐类、苯乙烯、丙烯酰胺基‑N‑金刚烷、丙烯酰胺基‑N‑环烷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或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柠檬酸钠、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惰性气氛中,依次将丙烯酰胺单体、丙烯酸单体、主体识别功能单体、客体识别功能单体加入至水相中,混合均匀,调节pH值为5.0‑8.5;然后加入交联剂和稳定剂,混合均匀;再加入引发剂,混合均匀,得到水相溶液;将水相溶液进行加热,引发聚合反应,得到凝胶;将所述凝胶制备成颗粒,即得。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pH值调节剂调节pH值,所述pH值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三乙胺中的至少一种。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反应的条件为:在40‑70℃静置聚合0.5‑4h。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凝胶剪碎,置于40‑80℃下干燥、研磨,筛分出纳米级到毫米级颗粒,即得目标超分子凝胶颗粒。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用于裂缝性油藏深部调剖,包括:将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分散于注入流体中,加入浓度为500‑3000mg/L所述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混合均匀,泵入地层。2CN114957550A说明书1/7页一种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油田调剖堵水用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部调剖再粘接超分子凝胶颗粒制备方法,特别是应用于低渗裂缝性油藏。背景技术[0002]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0003]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的非均质性更强、剩余油普遍分布,水淹、水窜现象严重,注入流体无效循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