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农”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刘明国 2013-5-914:15:22来源:《经济日报》2013年04月17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推进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了一系列安排 部署,强调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一轮城镇化发 展大幕开启之际,必须看到,要成功打造升级版的城镇化,避免出现偏差和畸形, 一定要把更多的问题放在“三农”的视角下去审视和谋划,切实把城镇化发展与 “三农”工作更多地捆绑在一起统筹考虑,科学协调地加以推进。 我国城镇化发展需要在认识上有更多的“三农”视角 城镇化不能脱离“三农”大国的特殊国情,要充分肯定城镇化对“三农”发 展所带来的红利,同时要高度关注城镇化所带来的新的“三农”问题。 首先,城镇化不能脱离“三农”大国的特殊国情。纵观国际社会,世界发达 国家都经历了一个城镇化过程。比如,英国自1800年开启了城镇化之路,经过 100年的发展,城镇化率由26%提高到75%;美国从1890年开始,大约用了80 年时间,城镇化率由35.1%提高到73.6%。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基本都在75%以 上,相当一些国家由于资源丰富、农村人口本来较少,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大多 走的是一条财政高投入、大量占用土地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道路。尽管我国与世 界发达国家在推进城镇化的目标和方向上存在一致性,但这绝不表明路径选择的 一致性。作为尚不发达的国家和“三农”大国,我国的城镇化不仅要考虑到在资 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上不能照搬发达国家,而且更要预见到不考虑“三 农”实际照搬发达国家做法将会出现的严重后果,决不能不顾我国国情特别是“三 农”实际,片面和孤立地就城镇化论城镇化。 其次,要充分肯定城镇化对“三农”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新世纪以来,我国 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52.57%。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 高1个百分点,可直接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 动10万元的建设投资。我国每年有1000万人由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这些 人进入城市后,需要就业、消费。正是由于城镇化的这些积极因素的存在,使得 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三农”投入快速增长,农业发展和农 民就业增收空间就会不断扩大。 最后,必须高度关注城镇化所带来的新的“三农”问题。城镇化快速推进, 在带来城市繁荣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和社会问 题,其中比较深层次的问题都与“三农”密切相关。一方面,从经济角度看,新 的“剪刀差”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度扩大。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 基尼系数为0.474,已连续十年明显高于国际警戒线。现在,不仅工农产品价值 不等量交换依然突出,而且在用工报酬上也差距悬殊。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部数据测算,目前农民工月均工资水平约为城镇职工的30%,如果按照全国2.6 亿农民工每人每月工资比城镇职工少4000元计算,全国农民工一个月就少收入 一万亿元以上。很明显,农民承受的这一“剪刀差”已经远比农产品价格“剪刀 差”更为庞大和惊人。况且,这里还没有考虑农民因为城乡公共投入与保障差距 而被“吃掉”的一块收入。另一方面,从社会角度看,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城 里打工却无法成为永久的市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 “临时夫妻”等大量社会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由于涉及人口和家庭众多,并 且影响几代人,一旦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集中爆发,危害将极其巨大、 深远。 只有坚持“三农”视角,才能防止城镇化严重偏差 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要防止一味的大城市化、防止耕地被大量占用、防止城 市建设空心化、防止简单的农民市民化。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 重要体现。中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在外需疲软背景下保持经济较快发展 的战略选择,也是纠正原来城镇化发展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重要举措。大量事实 证明,在中国,任何一项牵动全局的重大决策,如果不统筹考虑好“三农”问题, 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走上弯路和歧途;相反,则能够取得良好成效。从“三 农”角度统筹考虑,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要防止以下偏差。 一是要防止一味的大城市化。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发展大城市是必要的, 但过度发展大城市不仅会带来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紧张、治安混乱等严重 的“城市病”,而且大量农民工远离故土,受情感、经济条件、管理体制等因素 制约,最终很难真正融入大城市。由于大城市人口密度过大,超过了政府管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