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情感化设计中的APP视觉资源研究 〔摘要〕随着自闭症儿童数量的不断增长,运用情感化设计理论,设计符合自闭症 儿童教育特征的APP,将大大减轻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与教育负担。研究从满足自 闭症儿童体验的目的出发,从本能层次的感知设计到行为层次的交互动画设计,以及最后 对反思层次的自我形象设计三个层次展开,最终分析得出APP视觉资源所需的各种动画类 型、插图与卡通造型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APP;视觉资源 我国自闭症辅助类APP目前存在开发不完善、定位不明晰、干预效果不明显等情况, 而自闭症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不论是从设计师的伦理道德出发,还是从人文关怀的角 度出发,这种情况都急需得到改善,设计符合自闭症儿童教育特征的APP将大大减轻家长 及监护人的经济负担与教育负担。因此,本文对自闭症儿童辅助类APP的设计策略展开分 析,主要根据唐纳德·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理论,梳理、归纳APP的设计流程,从满足自闭 症儿童体验的目的出发,将本能层次、行为层次与反思层次的设计理论运用到此类APP的 设计中。 一、自闭症儿童辅助类APP设计策略建议 通过文献梳理、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的前期调研,笔者主要探究了交互艺术下 自闭症儿童辅助类APP的设计架构对于自闭症儿童使用的合理性问题。专家提出并强调辅 助类APP应从提高认知能力、辅助家长与孩子的互动着手。现整理出对APP架构有价值的 策略如下: (1)APP应针对自闭症儿童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设计。许多自闭症儿童拒绝与他人进行 沟通交谈,在认知层面通常只进行机械记忆而无法独立思考。现如今自闭症儿童所面临的 问题包括认知障碍、社交障碍等,而核心问题是持久性的社会交流交往障碍、兴趣狭隘、 异常重复刻板的行为方式。 (2)注重儿童与家长的交流互动,使之产生语言及眼神的交流。在自闭症儿童干预 疗法中,眼神的交流极为重要,若经常有眼神交流及语言的交谈,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 会有极大提高。 (3)APP中的内容设置应寻找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点,在极大程度上激励自闭症儿童的 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自闭症儿童在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眼神飘忽、走神的情况,所以 针对此情况应做出一定的激励措施。 (4)在实际设计中应遵循自闭症干预疗法。自闭症治疗中最常用的疗法包括行为疗 法(ABA)、结构化教学、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等,其核心是任务分解,即训练者发出指令、 观察儿童的反应、对儿童反应的应答、停顿。 二、情感化设计理论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是为了促进自闭症儿童利用APP学习的有效性,赋予具有辅助治 疗功能的APP设计策略更广泛的指导意义。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体验未满足预期时,会产 生苦恼、抗拒的情感;反之,当产品的功能性和易用性满足之后,还满足了更高层次的情 绪需求,用户自然会产生愉悦、喜爱的情感。早在2002年,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唐纳 德·诺曼(DonaldNorman)就提出了这一概念,他将产品特质划分为功能性、有用性、易 用性和愉悦四个层面,由低到高,而情感化设计则位于顶端的位置。他还在认知心理学的 基础上提出了设计的三个层次,即:本能(visceral)、行为(behavior)、反思 (reflective)的设计。本能层次是指源于人类天生的本性,所以关注点包括产品的外形、 颜色、质感等。行为层次是指使用产品的行为,主要关注产品的功能和实现。反思层次是 指产品的使用会激起用户的思考、回忆、共鸣等情感。因此,一个人的自我反应与认同就 在反思层,它与展示和使用产品时引起人们的满足感有关,但每一个层次在设计作品中都 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正如诺曼所指出的,产品必须是吸引人,它必须是快乐和有趣的, 不过,它也必须是有效的、可以理解的和价格适当的。 三、本能层次的感知设计 在本能层次的设计中,关注的重点是用户的生理要素和内心感受,应把注意力转移到 自闭症儿童首先会注意到的地方:感知设计。在感知设计中,内容、功能和美学汇聚到一 起产生一个最终的效果,完成其他层次的所有目标,同时也满足自闭症儿童的感官感受。 因此,即使设计的自闭症儿童辅助类APP界面得到大部分儿童的审美认可,还得考虑表现 层是否与战略层、结构层匹配;还要考虑产品的外观是否破坏结构,结构中的各个模块之 间的区别是否清晰。视觉设计并不仅仅是一个美学的问题,还应该是战略定位的问题。在 以自闭症儿童为对象的APP视觉设计中,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征,大量使用插图会激 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要运用插图完成此类型APP的视觉感知设计。 一图胜似千字文。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一个复杂的思想可以通过单一静止的图像来 表达。人类的大脑有很大一部分用于视觉处理,甚至有一些研究人员声称,人们处理的信 息超过90%是可视化的。因而,插图作为一种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