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复习 一、单选(1x20)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1x20) 四、材料题(5x2) 五、简答题(7+8) 六、论述题(15x1)-和谐社会(是什么,结合当下社会,怎么样建设) 1)是什么:P276 2)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亟须破解哪些难题: 1.理顺分配关系解决社会公平“核心问题”。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 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 秩序比较混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应做到三管齐下:一是坚 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 与分配。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调整二次分配比例,加大转移支 付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三是着力提高 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 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 2.解决就业难题巩固“民生之本”。(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 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经济增长保持8%至10%左右 的速度,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0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富余 劳动力需要转移。)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扩大就业摆 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 务职能。 3.科学调控宏观经济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尽管我国近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快经 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实现根本转变, 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还在继续。为此, 沈杰建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托底”机制。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 制,是一张维护社会安全的“防护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最基本的保证作用。 5.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 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民合法权益受侵害等现象不时发生。畅通百姓利益诉求渠道、及 时化解社会矛盾:在工作中要反映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 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要引导广大 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 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经济社会并重克服发展“短腿”现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短腿’现象。一是要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着力解决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二是 要加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 公益事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三是要加强对社会事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着力解决一些行业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切向钱看等偏离公益目标的问题,如今年来一直较为突出的食品 安全问题。 7.把反腐制度落到实处防止“权力寻租”。腐败现象是和谐社会的大敌,它严重损 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削弱了全社会的凝聚 力。一是要进一步发扬人民民主特别是党内民主,进一步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制度上防 止“权力寻租”。二是要坚持公开、透明,使监督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从机制上 防止“暗箱操作”。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领导 干部反腐倡廉的自觉性,进而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P14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 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落后的社会生产,不仅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 社会化、现代化,同时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落后。在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党的“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一)“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 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 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二)将党的工作重心由社会主义改造转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