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幼儿问题行为的形成与矫正策略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教育辅导站华藏幼儿园马金存 幼儿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儿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的、不足的或不恰当的行为。在幼儿期,由于孩子年龄小,好模仿。家庭中,周围环境或幼儿园个别幼儿的行为都会给幼儿带来负面影响。幼儿的问题行为会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所以,矫正幼儿问题行为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 一、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正 1.幼儿问题行为普遍存在 由于年龄特点,在幼儿期据统计30%的幼儿均存在问题行为。从理论上讲,在某种意义上问题行为可称为“不正常行为”,而行为本身就是正常和不正常之间发展的连续体,绝大多数幼儿的行为居于两者之间,因此一般幼儿都存在一些问题行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社会行为问题:攻击、说谎、嫉妒、过度反抗、任性等。不良习惯:吮手指、咬指甲、活动过度、注意力分散。心理发展问题:睡眠障碍、抑郁、冷漠、焦虑等。问题行为在幼儿中占到了近30%。 2.家庭影响 家庭成员与幼儿朝夕相处,父母是幼儿的首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程度均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有的家长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给孩子自然是起了坏的榜样;@有的家长对孩子耐心不够“黄金棍子出好人”,形成了孩子的畏惧、怨恨和过度的反抗心理;@有的家长对独生子女溺爱,事事相依,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的自私自利、懒、娇、狂等问题行为;@有的家长偏食,晚上很晚不睡觉,早上又起不来,孩子自然挑食生活无规律。总之家庭还比一个系统,个人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着这个系统的其他成员。 3.幼儿园影响 幼儿的德育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一些园所的教育措施不利,有的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对幼儿问题行为缺少爱心、细心和恒心,也会导致或助长幼儿的问题行为。 @在市场经济的当今,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少数不懂幼儿教育的家长的心理,重视的是识多少字,算多少算术,德育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未做到经常化;@有的教师对幼儿的问题行为教育引导不够,缺少爱心、细心,教育方法简单,消极评价幼儿行为,不尊重幼儿,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有的教师对幼儿偏爱,导致其他幼儿的嫉妒、冷漠、攻击等问题行为的产生;@有的教师自身形象不佳,言行、穿戴没给幼儿起到表率作用,导致幼儿问题行为产生。 4.社会影响 社会环境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导致幼儿问题行为产生。 ①有的动画片给幼儿带来负面影响,如看了“奥特曼”动画片,有的孩子攻击性行为大大增强,常因做“奥特曼”游戏来伤害他人;②周围环境中有的人吵架生事,语言脏粗,好打斗,引起幼儿的问题行为;③邻居中有的成人行为不俭,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的甚至赌博、盗窃等行为,导致幼儿问题行为产生。 二、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正的策略 对待幼儿的问题行为,家长和教师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运用幼儿心理学做指导,注意消除幼儿周围环境、电视媒体对幼儿的负面影响,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行为矫正,使之健康成长。 1.防止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是根本 防止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将幼儿问题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我们防治幼儿问题行为的根本。家长同幼儿接触的时间最早、最长,家庭中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有的看似不是什么大问题。如吵嘴、任性、说话太俗、性情冷漠、偏食、举止不端正等,这些成人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常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所以,家庭成员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防止幼儿问题行为的根本因素。“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周围环境的重要。所以,为孩子选择好周围环境和选择有意于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影视片是防止幼儿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孩子到了幼儿园,教师的良好师德和习惯及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防止幼儿问题行为的主要因素,所有,我们的幼儿家长和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将幼儿的问题行为早期防止才是治根举措。 2.由于幼儿年龄小,而行为本身就是在正常与不正常之间发展的连续体,绝大多数幼儿的行为都属于两者之间,不少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所以,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正正是教育的必然之路。在幼儿行为矫正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①冷静处理,尊重幼儿的人格 幼儿问题行为,看起来似乎不是道德问题,但仔细分析,不少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如我曾教过的一个孩子,看见别人的铃铛、电动玩具、小机器人、班里新买的玩具等,他有时放在自己的书包里带回家里玩。其实,孩子刚刚开始仅仅是出于好奇心或本能的占有欲,心里根本没有“偷”的观念,如果父母和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心理,不尊重幼儿的人格,冒然指责孩子是小偷严加打骂,就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如果家长和教师冷静些,让有这种行为的孩子体验自己心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的难受心情,再给他讲清道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