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6110198A(43)申请公布日2016.11.16(21)申请号201610604438.X(22)申请日2016.07.28(71)申请人毛强平地址210002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火瓦巷26号2203室(72)发明人毛强平(51)Int.Cl.A61K36/9066(2006.01)A61K9/70(2006.01)A61K47/36(2006.01)A61P29/00(2006.01)A61K35/618(2015.01)A61K35/413(2015.01)A61K31/045(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珍珠粉20~30份、牛黄10~20份、大黄10~15份、金银花5~12份、郁金5~7份、白芍4~8份、冰片12~16份、生地6~12份。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采用中医新理论,治疗小儿发热,具有退热效果好的优点。CN106110198ACN106110198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珍珠粉20~30份、牛黄10~20份、大黄10~15份、金银花5~12份、郁金5~7份、白芍4~8份、冰片12~16份、生地6~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数是:珍珠粉23份、牛黄15份、大黄12份、金银花8份、郁金6份、白芍6份、冰片14份、生地8份。3.包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中药制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中药制剂是指口腔速溶膜。5.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将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重量是中药组合物总重量的8倍,煎煮时间1小时,将两次煎液合并滤除药渣后再减压浓缩至25℃下的相对密度为1.23~1.30的稠膏,再喷雾干燥成粉末;第2步,按重量份计,将取第1步中得到的粉末10~20份,混合于50~60vol%乙醇水溶液30~40份,再加入单硝酸异山梨酯5~10份、糯米淀粉3~5份、高分子成膜材料20~50份、增塑剂2~4份、甜味剂2~3份混合均匀,静置之后,将胶液刮涂至塑料薄膜上,干燥,将膜剂从塑料薄膜上剥离,切割后,密封包装即得。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成膜材料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者羟丙基纤维素。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选自聚乙二醇或吐温80;甜味剂是蔗糖、蜂蜜、龙舌兰蜜、果糖或者葡萄糖。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糯米淀粉是指羟丙基改性糯米淀粉,制备方法是:在40wt%的糯米淀粉乳液中加入Na2SO4和NaOH,Na2SO4和NaOH的加入量分别是初始时糯米淀粉乳液重量的0.5wt%和1wt%,再向体系中加入醚化剂环氧丙烷,环氧丙烷的加入重量是初始时糯米淀粉乳液重量的5wt%,置于密封容器中,40℃搅拌反应1h,再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pH至6,过滤出固体物,用水洗涤固体物至滤液pH中性,再经过固体物的干燥、粉碎后,得到羟丙基改性糯米淀粉。9.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发热药物中的应用。2CN106110198A说明书1/6页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0003]背景技术[0004]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婴幼儿对发热较为敏感,易致"高热惊厥",但发热本身又可增强某些防御反应,且热型和热程又可反映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目前不少医生凡遇高热均应用氟美松、安痛定注射强行解热,极易产生不良后果。[0005]发热病理发烧是位于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体温所致。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通过增加机体的散热或产热将正常人体温调控于37℃左右。当病菌(包括预防接种的疫苗在内)侵犯人体后,人体为了对抗病菌的侵袭,会动用一些防御机制,比如具有杀菌作用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等。上调控制体温的水平,导致发烧。[0006]中医认为:阴阳失调是发热最根本的病理,阳盛发热高,多为邪实,阳有余而阴未伤,阴虚发热低,为热久耗阴,阳盛阴不足,阳盛阴亦盛,常可出现寒热往来,外感发热多由外邪侵袭,正邪相搏;内伤发热或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