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 (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几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②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 国家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国家给留守儿童关爱,研究了留守儿童问题。 社会、学校、家庭建立了留守儿童联络网。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社会的关爱有助于完成课题。国家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帮助扶持。 2、学校关心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德育处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3、我校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很多,我班就有20人,有很多案例提供研究。 4、作为班主任,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有利于和留守学生沟通,有利于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在我们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的子女都留在了农村家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温暖、管理,他们大多数成绩下降,出入游戏厅、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给他们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成长。 支撑性理论: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我们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便于正确地把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导我们根据学生的生理、安全等需要来关爱他们。 (二)研究内容设计 本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留守儿童的现状,研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1、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研究: 现状:据调查我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留守儿童有20人。14人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外出,6人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13人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有1人托付给亲人、朋友,6人父母一方在家抚养。 2、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 (1)探究提供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呼吁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 (2)探究怎样关爱留守儿童。 我们应联络留守儿童的父母、家庭、监护人给他们关爱,让他们不感到孤独、寂寞,让他们心里都充满温暖,洒满阳光。 (3)研究怎样养成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问题。 在校和老师沟通,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再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联络,共同监督他们学习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孩子。 ﹝三﹞课题研究计划 分三个阶级: 1、预备阶段(2009年8月)做好课题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5月) (1)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写出调查报告 (2)总结归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3)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 3、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8月) 总结研究工作,写出研究报告. ﹝四﹞研究方法设计 1观察法、2调查法、3案例分析法、4行动研究法、5文献法。 ﹝五﹞预期研究成果 1调查统计表 2《调查报告》 3《案例分析》 4《读书笔记》 5论文《爱心绽放希望》《浅议“留守儿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