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供给侧改革财政政策供给侧改革与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助力供给侧改革 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是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二者在实践中应当协同 实施。作为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应积极发挥作用以配合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确保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有机平衡,从而使国民经济实现中高 速可持续发展。应阶段性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全面落实减税政策,降低 实体经济负担;营造有助于PPP深化推进的市场环境,积极优化财政支出 结构并重视有效投资;构建与我国经济改革发展时代背景契合的激励相容 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科学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多措并举,确保财政调 控精准发力,实现在短期内提振有效需求,在长期内优化供给结构与质量 的目标。 供给侧改革需要积极财政政策予以配合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 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管理重点将向供给 管理侧重,但这并不是对需求管理的否定。就理论层面来讲,供给侧与需 求侧其实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体两面:短期内,繁荣与萧条的更替源于总 需求围绕总供给波动所引起的经济景气度的周期性变换;但长期内,经济 增长的恒久动力源自有效供给对有效需求的回应与引导。供给管理与需求 管理是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二者在具体政策实践中应协同实施。作为需 求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财政政策仍有广阔操作空间并且应积极发挥作用 以配合供给侧改革。不妨从两个方面展开释疑。 一方面,应以需求适度扩张来舒缓结构优化改革所衍生的外溢性张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中有世界经济长周期与我国经济自身 运行周期共同交织的因素,也有我国过去长期粗放型发展累积下的结构性 因素。可以说,经济结构失衡所引发的潜在总供给弱化是经济增速下降的 根源。“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优化国民经济供给侧的结构、质量与效益, 使供给结构有效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完成市场出清,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但应当注意,首先,目前国民经济需求侧仍较为疲软(PPI、CPI和PMI等 指数走低、产能过剩、市场投资与消费信心不足、出口相对低迷),源于 欧文·费雪所谓的“通缩债务效应”——该理论近期被学术界广泛讨论。 而宏观经济前沿理论中的“萨伊逆否命题”即“持续的短期需求不足必然 引致中长期供给能力的削弱,造成潜在增速下滑,引发中长期持续低迷”, 更是给当前中国经济以深刻警示。所以说,要认识到持续性低迷可能成为 未来中国经济潜在风险,科学有效的需求管理政策亟待推出。其次,即使 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也应用需求适度扩张协同配合。不可否认,去产能、 去库存、去杠杆等结构性优化调整方案,短期内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经济下 行压力,其间的劳动力失业与再就业、旧业态淘汰与新业态重塑等问题, 均要需求管理予以托底。需求管理通常借助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但较 之财政政策,我国货币政策总量性特征较为突出,而结构性特征仍不甚理 想。当下货币政策在传导机制与调控参数等方面仍不顺畅;作为调控信号 接收端的微观主体仍未实现优化重构,“僵尸企业”有待清理,刚性兑付 与预算软约束普遍存在,这使得微观基础对货币调控信号灵敏度缺失。为 化解这些梗阻,需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优化货币调控的金 融生态环境与微观基础。眼下若贸然采取大规模货币宽松,无疑会形成 “大水漫灌”,不但无法有效缓解市场中结构化的流动性饥渴,而且会干 扰市场出清、助涨资产价格泡沫并加大资本外流压力,甚至可能会给今后 几年埋下新一轮通胀风险,导致结构性矛盾持续固化。因此,以需求适度 扩张为结构性优化改革营造稳健宏观环境的任务也就主要靠财政政策,而 货币政策需配合财政政策发挥辅助对冲作用。 另一方面,也不应忽视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凯恩斯主义框架中,财 政与货币政策被局限于通过相机抉择来发挥对总需求“逆经济风向”调节 之功。但现实经济运行中,较之供给效应偏弱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长 期内却能有效发挥供给效应。若将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微观 政策、改革政策协调配合,就能产生微观与中观层面的效果,改善供给结 构与质量,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例如,运用税收、补给和再分配政策,可 以降低生产成本,调动企业与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优化产业和区域结构。 微观与中观范畴经过有机加总,宏观层面的供给质量与效率就会得到提高。 另外,具有供给效应的财政投资(设备更新、基础设施与厂房改造、教育 投资等)不仅短期内可以拉动需求,而且长远看亦能形成高效率资本积累, 这将优化潜在总供给,为经济长期增长注入稳健动力。 综上所述,以积极财政政策(辅之以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助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作为近期宏观调控理念的明智抉择。既不搞大规模、 低效率强刺激,也要防止结构性改革所引发的经济顺周期收缩,确保为供 给侧改革提供稳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