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汇总十篇篇(1)竹山县地处川、陕、鄂交界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境内以山地为主,仅有少量丘岗、盆地点缀其间。发源于华中屋脊神农架、自南至北纵贯全县的堵河,是丹江口水库上游汉江北岸最大的支流,还是规划中“引江(长江)济汉(汉江)”的过水通道,因而竹山县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重要的水源区和水土涵养地。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孕育了竹山与众不同的种植模式、生产方式、农耕文化和乡风民俗,同时也被赋予了“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清水进京”这一特殊使命。近年来,竹山县坚持以国家大局为重,依托绿水青山、女娲文化等山水人文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水电站建设为主的绿色能源、以生态高香型茶叶为主的绿色农业、以绿松石开采加工为主的绿色矿业,走绿色、环保、生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以农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抓手,重点抓好乡村环境整治、美化和“文明农户”评选等工作,建设富有竹山庸巴建筑风格,环境宜居、乡风和谐、文明富裕的山区美丽新农村,着力打造“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始终是困扰竹山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借助已有的条件与优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第二三产业的利润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实实在在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实现共同致富目标,根据竹山不同地域与环境条件,笔者认为可以探索选择以下四种模式。1.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融合发展模式近年来,竹山县在特色产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全县建成茶叶、烟叶、蔬菜、中药材、山野菜、干鲜果和畜禽等多个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茶叶产业,经过持之以恒的建设与发展,目前种茶基地已遍布全县各乡镇,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但生产与加工、销售分离,导致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依靠出卖原料从种植环节所获利润非常有限;而加工、销售企业却因原料与市场需求不对路或者质量参差不齐,效益大打折扣,生存与发展极为困难。此类乡村要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可以积极引进相关企业,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借助企业的力量架起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如此,一方面乡村农民可以依靠农业企业解决千家万户难以解决的技术、项目、资金、生产标准、产品订单、加工、包装、创意、营销和品牌建设等问题,企业还可以将部分利润反哺给农民,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农业企业可以根据从市场上捕捉到的消费需求信息,组织引导农户种植,进而为加工提供数量充足、质量稳定、价格适中的原料,助推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农民与企业“双赢”。二是可以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充分挖掘产业的文化内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等,对山水林田路以及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进行科学规划和统一整治,打造产业主导、特色鲜明、和谐文明、富有乡村气息的旅游景点,吸引当地城镇甚至外地游客前往旅游观光、采摘体验、购物消费,这样可以拉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一方面使居住在乡村的农民能够掌握最新消费动向,实现按需生产,减少产品销售环节,适当提高产品的价格,并从餐饮、住宿、游乐、购物等相关服务中获得额外增值收益;另一方面使城镇消费者在深入农村、亲近自然,感受乡土气息、品尝农家美食,享受丰富多彩的休闲健康娱乐活动的同时,购买到价廉物美的新鲜农产品,实现乡村农民与城镇消费者“共赢”。三是可以由本地能人、大户牵头,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集聚广大农民的力量,实现产品的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解决一家一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力量薄弱、短板较多、风险较大,容易受制于人的现状,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加工比率,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增强山区发展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四是可以利用现达的网络与物流,实现山区农民与国内大中城市甚至国外消费者的互联互通,直接打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阻隔”,将山区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和茶叶、山野菜、中药材、干鲜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介绍到千家万户,通过方便、快捷的物流,将山区地道、绿色、有机农产品直接销售给远方的消费者,实现产品的跨地域、跨空间、无中介销售,同时根据消费者反馈的信息调整种植的品种、技术和加工包装等,甚至还可以通过农业“众筹”平台,直接从消费者那里筹集资金、获取订单,依靠现代科技让消费者直接参与生产,实现产业“按需发展”,与消费者“互利共赢”,降低盲目生产、供需失调带来的种种风险,提高产业发展的针对性与经济效益。目前,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融合发展模式在竹山部分乡村已初现雏形。得胜镇圣水村种茶历史悠久,近年来该村依托茶叶产业,引进福建客商投资兴办加工企业,流转茶园实施标准化管理,创新研制红茶系列产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