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消费幸福论文汇总十篇篇(1)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2JK0194)、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2SXTS04)的阶段性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核心展开的实践活动和结果。本文立足于需要理论,对人的幸福进行全方位的阐释,进而分析消费社会中人的需要与人的幸福之间的背离现象,以便正确引导人幸福的合理走向。人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界定幸福的逻辑起点人的需要表示人与外部世界的依赖和依存关系。马克思主义从人的需要出发,克服了主义幸福论和禁欲主义幸福论的缺陷,科学界定了幸福的内涵。1.从需要的内容来看,幸福是物质需要满足与精神需要满足的统一。人除意识到生理或物质需要之外,还认识到心理需要或精神需要并设法满足来感受幸福。西方禁欲主义主张幸福是抛弃一切物质需要而单纯追求的一种精神满足。“使人扰乱和惊骇的不是物,而是对物的意见和幻想”①。主义则把幸福看作是人对尘世物质需要满足的快乐体验。“有着一颗灵魂,就得求助于肉体上的舒适。”②马克思主义批判使幸福成为纯粹的精神虚幻的禁欲主义幸福论,同时也反对使幸福成为低级的动物本能的主义幸福论,只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统一满足才称得上幸福。2.从需要的实现形式来看,幸福是创造性劳动活动与享受性劳动成果的统一。与动物被动的本能的得到需要不同,人能积极主动地通过创造性劳动来满足需要且享有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马克思主义强调幸福本身就包括人们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废除作为人民的幻想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③同时否定主义所主张的享受就是幸福的全部内容的错误观点。马克思不只把人看作是“感性的对象”,而且进一步看作是“感性的活动”,使人的幸福在创造性劳动活动与享受性劳动成果的统一中得以实现。3.从需要的主体来看,幸福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人的需要以一定社会关系表现出来就是人的利益,利益是人类持续追求幸福的现实动力。禁欲主义幸福论贬低和限制广大劳动人民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而主义幸福论把个人利益置于最高地位,蔑视个人的社会责任。马克思说:“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④。综上所述,幸福是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一定程度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和快乐感。多样的、超越的、持续的需要推动着幸福的内容、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每一代人不懈努力的追求目标。消费社会中人的需要背离了人的幸福现代社会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已经基本摆脱了物质匮乏年代,人类进入到“消费社会”。可惜的是,人的需要越来越丰富,而幸福却越来越远离人们。1.一定的物质需要满足只是实现幸福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消费在本质上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活动。一旦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物质消费可以换取很多物质需要的满足,但对于幸福目的来讲,它只是一个条件。除此之外,它还包括许多情感领域、精神方面的必要因素。消费主义将无度的物质需要满足视为生活的意义和幸福,颠倒消费的工具性和幸福的合目的性关系,失去对幸福本真意义的追求。2.一定的创造性劳动只是实现幸福的主要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马克思主义着重强调创造性劳动使人们感受到个人的生命本质和无穷的乐趣。但这并不是实现幸福的唯一途径,因为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特别是享受亲情、爱情、友情、亲情,更是一种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消费主义迫使人们沉浸在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之中,成为物和金钱的奴隶。人们倘若一味追求财富的极大化,疲于奔命而牺牲了应有的闲暇,也背离了幸福的初衷。3.一定的个人利益获得只是实现幸福的一个目标,而不是最终目标。个人利益的实现是幸福在个人层面的表现,但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则是幸福的最终目标。消费主义将消费功能由“个人需要”已经升级为“个人欲望”,消费成了满足商品符号的一种手段。一旦把消费看作是身份、财富和幸福的标志时,就使人们投入日益升级的炫耀和攀比之中。在攀比之风越吹越烈的消费主义影响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对社会的不公平感不断增强,使得整个社会幸福感降低。实现人的幸福的新路径1.以物质需要为基础提升精神需要。人的幸福来自于人的需要满足。满足一定物质需要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必要条件,但满足精神需要是实现人的幸福更为重要的内容。消费社会使人一味沉溺于低级的物质需要而不能适时迈向更高一层的精神需要,所以,必须开辟具有广泛发展空间的精神活动。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物质性消费远大于文化性消费。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时,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主导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自觉地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2.以创造性劳动为基础拓展享受性活动。人的幸福是创造性劳动和享受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