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空间观念培养——以《图形与几何》为例 引言 核心素养下的空间观念是数学教学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学生在空间想象的 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关于物体、图形形状及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新课标指出,小 学阶段要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线、角、简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的形象,建立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对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小能进行正确估计, 以及从复杂的图形中辨别具有各种特征的图形上。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数学素养。笔者以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聚焦核心素养实 践研究”下的“几何与图形”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浅谈教师如何在新理念课堂教学下建立并培 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表象和经验的支撑,而这些表象和经验正是学生理解和 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1]。 例如,笔者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关于当前私家车停车难的问 题情境:假如你是设计师,在有限的场地里会怎样设计停车位?问题一出,班级大部分学生 都表示要设计成长方形的停车位,也有部分学生根据日常观察,表示可以设计成平行四边形 的停车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并计算比较,学生们最终确定平 行四边形的停车位是最佳方案,因为这样设计既节约场地面积,又方便停放。这样的课堂教 学模式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存在自己的身边,有效培养了学生 的空间观念。 又如,课题组内二年级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首先给学生出示了钟表、剪刀、红领巾 等图片,接着让学生从中找各物体的角,并说明有几个角;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再 请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最后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见到的角。这种方法不仅使 学生能联系生活感触到教学内容,而且能很快深入教学内容的实质,对角的形状有了感性的 认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空间观念。 二、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是思维活动的窗口,是形成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获得初步空 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2]。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这在《图形 与几何》等学习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课题组成员刘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下《铅笔有多长》一课时,在学生已经感知了分米、 毫米的长度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它们的长度,进而寻找生活中与它们长度 接近的物体。另外,在执教三年级下《面积》一课时,通过摸(让学生摸数学书的封面、手 心的表面,充分感知物体表面的特征)、看(让学生观察物体表面,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画(用笔画出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找(寻找生活中的物体面积)四个步骤帮助学生形成 清晰的印象。教师通过各种课堂感知活动,使空间形式在学生头脑中由抽象化、形象化转化 为具体化、概括化,达到即便离开实物也能进行空间形式思考的目的。 又如,课题组成员李老师在执教三年级下《长方形面积》一课时,首先将一个不规则图形分 成若干个面积单位,然后引入规则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测量等课堂活动,得 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最后拓展到问题:已知长方形面积是30平方厘米,它的长和宽可能 会是多少?长会不会比30厘米更长?学生再次通过小组交流、想象、观察,最终得出长方 形的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但长和宽的乘积即面积不变。这样学生不但感悟到变与不变的数 学思想,而且不断经历思考—想象—验证的过程,充分发挥了空间想象力,提升了思维能力, 使长方形面积模型的建立越来越清晰。 三、加强操作感知,形成空间观念 虽然观察是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空间观念的形成仅靠观察是不够的, 教师还需要借助丰富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折一折、 拼一拼、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循序渐进地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笔者在观摩教学一年级上《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发现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生 活物品:奶粉罐、牙膏盒、鞋盒、皮球……课堂上学生通过摸一摸、滚一滚、分一分、找一 找等活动,把熟悉的生活物品与数学概念对接。实物模型直观性很强,学生很容易认识和理 解,通过长期训练学习,学生就能逐渐离开实物、模型,进行空间形式的思考。 此外,课题组成员苏老师在执教四年级下《观察物体》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教师先让学生看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猜可能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接着告诉学生它是由5 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想象并试着拼出符合的图形,但是依然没法确定图形;教师乘机询 问还想知道什么信息,学生通过简单思考交流,说出还需要左边或右边及上边或下边看到的 图形,教师顺势给出。通过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并动手操作,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