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中期论证报告: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卢龙县蛤泊镇XXXXXX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卢龙县蛤泊镇 XXX申报的校域性课题,已被确认为秦皇岛市教育科研“十二? 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编号为qhd125ktxxxxxxx。根据《卢 龙县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期论证活动》的要求,现 汇报课题的研究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专家 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是关 键技术的关键。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我们深刻认识到数学教 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学会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 际问题。但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为封闭的系统,成了 固定的逻辑联系。我们需要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使数学教 育适应研究化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研究的能力。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改变教 学观念和教学策略。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 质和学生数学研究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 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必 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 师应该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帮 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 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研究 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重“教”轻“学”; 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 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 势,我校教师迫切希望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 续、和谐地发展。 1.调查阶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设计阶段: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 求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包括评价策略、高效课堂模 式和导学案编写。 3.实施阶段:通过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实验、 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4.总结阶段:通过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构建开放的、 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 施方案和经验。 二)阶段成果: 1.调查阶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为后 续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 2.设计阶段:设计出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包括评价策略、高效课堂模式和导学案编 写。 3.实施阶段:通过行动研究法,实验、反思、总结,取得 了预期成果,促使学生研究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 水平。 4.总结阶段:通过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构建出了具 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 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本课题于2014年4月被批准为秦皇岛市市级“十二五”规 划科研课题,从批准之日起启动研究,经过多个阶段,于 2010年1月结题。主要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组织准备阶 段。我们研究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收集了文献资 料。并进行了本校“课堂教学”的摸底调查,形成了分析报告。 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了具体的 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5年8月):行动研究阶 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推进备课改革。我们进行了两个层面的改革。首先, 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 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 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 教师认真备课。其次,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以 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 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 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 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 成效的。 2)改进研讨课。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 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主题 研讨是为了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我们选择了教师关注的问题, 然后加以提炼而成。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 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