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摘要:物流人才是我国21世纪最紧缺的12大类人才之一,但目前的高职教育不尽人意.本文就物流专业课程建设分别从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两方面给予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路径.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课程一、引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这一新兴行业近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企业对各类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起来,物流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大类紧缺人才之一。面对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国内各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的专业教育、短期培训纷纷开展起来.物流专业是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因此,在强化物流理论学习的同时,如何通过实训或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育出确实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专业化人才,已成为现代物流教育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我国高等院校物流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许多学校都是从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业储运等专业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物流学科在我国是门新兴的学科,物流职业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目前物流教育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客观要求,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从高职物流专业教育发展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落后;二是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三是物流专业教育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四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五是师资业务素质差异较大;六是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管理存在混乱局面。就课程设置来看,笔者认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仍然是按照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来设计的,过分地强调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三块"的设计理念。这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去甚远.作为一名物流专业的教师,带着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角度的思考,对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作以下分析。二、核心课程建设分析(一)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实施整合的课程体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包含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清单(包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以及课程关系)、课程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包含课程修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学时数,专业必修、专业选修的学时/分数)。1、课程体系和课程整合方法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整合方法,按照图1所示的5个进行.图1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整合方法过程图(1)能力-知识与技能分析。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国家能力标准,分析和归纳各能力单元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2)课程内容整合。根据能力—课程对应图,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得到新的课程清单,以及课程包含的知识点技能点、课程考核要点与要求。(3)课程内容与结构分析.分析各门课程内容,确定课程性质,将课程分为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然后分析课程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得到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确立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以及课时数等。(4)专业培养方案制订。依据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最后根据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编写专业教学计划.(5)课程标准制定。针对专业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的特点,编制课程标准。2、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要明确改革思路,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1)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新手进校,见习ERP沙盘模拟,可增加对业务处理的感性认识;接着开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在做业务处理中讲授业务处理需要的知识,这样既掌握岗位技能又掌握岗位知识;最后以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的方式全面掌握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2)课程体系特点重构的课程体系具有工学结合性、灵活性和双通性等特点。一是工学结合性。专业课程的“修学地点”表明该门课程是在学校完成学习,还是在企业完成或者在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完成等多种形式,同时“修学地点”也决定了课程考核形式和地点,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已做出明确规定。二是灵活性。程的设置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过程,因此可以通过学前考核、工作现场考核其能力,对已经达到的可以减免课程.三是双通性。既能满足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能满足外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3、6门优质核心课程(包含两门重点课程)的建设(1)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要跳出传统课程的学科设计理念,依据物流业职业能力标准,围绕岗位技能和知识培养,按照“业务-业务处理-业务理论”三段式结构以业务流程主线以业务处理为中心,把岗位工作任务纳入到教学中,整合课程内容。(2)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修学地点,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联合物流相关企业,聘请物流企业骨干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进行授课。学生考核方式也可以由企业、学校以及学校和企业结合多主体联合进行。(3)课程特点.核心课程要反应对接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一是对接性:课程内容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具体业务处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