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佛教自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植物装饰纹样也随之而来,在与 中国传统的植物纹样相互碰撞与融合中,产生了许多富有中国传统 文化色彩的、新颖的、具有特色的植物纹样。正如《云冈石窟基本 装饰纹样——引言》中所说:“佛教艺术产生之始,就伴随着强烈 的美术装饰意味和画面布局中的纹样式样创作。这种装饰意味一方 面来自宗教本身对特定纹样的崇拜和热爱,另一方面来自于具有社 会性的人(创作者)对美感的追求和自身的审美取向。而这种审美 取向往往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创作者所处的环境的直 接介入。” (二)南北朝时期佛教装饰纹样 总体上来看,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纹样装饰艺术大致可概括出 以下特点:一是大量吸收,一些外来的植物装饰纹样的题材和形式 甚至直接引用。二是此时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的题材和内容上,花 卉元素增多,是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 合的结果。三是产生了对思辨智慧追求的时代审美特征,反映了当 时战乱频繁的社会背景。 (三)隋唐时期佛教装饰纹样 纹样的特色、题材和内容在隋代得以延续,不过也不难发现,趋于 向民族化风格发展的传统纹样在这一时期已经逐渐开始,缠枝式组 织的纹样增多,显现出优美与灵巧的发展趋势,用活泼的忍冬、莲 叶、人物组合替代了盛极一时的忍冬纹。题材方面也有摆脱前一时 代比较单一的趋势。唐朝是我国佛教艺术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同时 也是植物装饰纹样的转折时期。确立以人为本的主体地位,以审美 主体为中心的审美对象也由此诞生,可以表达愉悦心情的花卉题材 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植物装饰纹样当中。卷草纹是唐代最受欢迎的 植物装饰纹样之一,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优美的线条而受到人们喜爱。 作为佛教象征物之一的莲花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多与其他花卉 元素组合出现,从而演变出了独具特色的宝相花纹样。唐代植物装 饰纹样造型更趋于写实,与当时世俗装饰纹样雍容华贵的风格完全 一致,体现了唐代的整体审美取向。 (一)设计中的佛教文化元素 “设计”是一个大范畴的概念,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独立学科。 设计如果单从其构成形式、构成法则、形式美感、审美需求等手段 上寻求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其他文化、其他艺术形式的认识与理解 也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心所在。佛教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价 值观念、人生态度等方面,是其文化的精髓。作为文化的精神财富 部分。赵朴初认为“佛教的核心思想是缘起论人类是一个因果相续, ”这些说明了由人到物,由物到人相依的整体性, 恰恰符合了设计系统观的整体性理论。 (二)佛教装饰纹样在设计中的应用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至今已两千余年,大多佛教图形符号都已 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成为现代设计当中用来表现传统文化 的元素之一。 1.莲花纹样。佛教把莲花视为圣洁、崇高、吉祥之物,受到了极 大的尊敬与爱戴。传说释迦牟尼降生便走七步,而且“步步生莲”, 可以说莲花是与佛教形影不离的重要题材之一。莲花纹也以其优美 的造型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了众多现代设计师的喜爱,成为了 最具代表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元素之一。 2.忍冬纹样。忍冬,又名“金银花”。忍冬纹装饰大量运用于早 期的石窟寺中,隋代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唐代后几乎消失。在装饰 形态上,主要有单列式延续、环形、波线型等,其主要结构线都是 以S形的基础上变化。忍冬纹在中国古代装饰图案中起着不可小觑 的作用,同时在现代设计中也给中国装饰艺术注入了催化剂。 3.龙形纹样。龙是护法天龙八部中之第二部,因此在佛教装饰题 材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云冈石窟、莫高窟中都出现了大 量的龙文装饰,如天人乘龙、九龙灌顶等。同时,龙也是中国传统 典型装饰内容,具有民族代表性,因此,龙形纹样成为当代设计师 们追捧的装饰元素也是理所应当。 1.商品设计中的佛教元素。现金,当代设计师已经逐步认识到运 用传统佛教装饰元素来表现中国形象符号的重要性。联想笔记本电 脑的宣传广告海报,主体形象由产品和佛塔组成,“以牲灵之技而 工者”作为广告语。佛塔的特点就是,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 技艺之高超,远远超出了古今文人墨客的笔端。笔记本电脑的影子 化为佛塔倒映出来,显而易见意在诠释商品就如佛塔那样,以牲灵 之技而工者为前提,具有精湛的工艺造型和良好的性能,将商品的 卖点充分展现出来。设计者将两个本无联系的事物巧妙的联系起来, 主观上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客观上则启发了众多设计师对于佛教 文化元素上的新思维。 2.佛教文化在视觉设计中的审美价值。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 佛教是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必修课。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中的“意境” 和“境界”,美感论中的“妙语”,艺术创作中的“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