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道玄思想对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的影响 摘要: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受道家和玄学思想的影响, 呈现出自身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书法美学思想中的“自然”、 “妙意”、“书道”观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书意”、“风骨”、“神 采”观则受到玄学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与汉魏六朝书法艺术 和美学思想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道家;玄学;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b835 1812-2485(2007)09-0007-002 法国十九世纪的批评家丹纳认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 一个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它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格概 况。”魏晋六朝时期被称为艺术觉醒的时代,书法实践和书法 美学思想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成就的取得,可以说是由 汉魏时期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是时代精神的必然产 物,脱离汉魏六朝的时代背景和哲学风尚。就很难对当时各 种艺术和美学思想的全貌与底蕴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时期, 儒家思想渐趋式微,而道家和玄学思想对各种艺术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影响。书法作为当时异常引人注目的一种艺术形式, 更能体现出这种影响。正如金开诚先生所说:“通过书法艺术, 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种种精神和实质。”通过汉魏六朝的书法 美学思想,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和玄学思潮的种种影响和渗透。 一、“自然”、“妙意”、“书道”——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作为哲学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不及儒家,但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文化艺术中的作用却比儒家有过之而 无不及。尤其是老庄著作所向往的人生境界中蕴含的艺术精 神,对于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正如徐复观所说:“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 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 导出。”从书法风格来看,西汉以来,隶书在“独尊儒术”的儒 家思想保护下得到极好的发展并最终达到完全的成熟。隶书 的规整、平正、开阔、雍容且整体风格统一,正代表着儒家 理智、严谨、平实、中和的典型风貌。书法形象开始成为明 确的“有意味的形式”,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逐渐形成自 觉,但艺术主体自觉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接受儒家约束的 过程。艺术家逐渐陷入无法安顿丰富感情生命的过程。这里, 我们看到道家思维对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西汉竹简笔法、 结体上的放逸、夸张,可以说是道家自然适意思想支配下不 自觉地流露,这种不自觉地流露所显示的艺术本性便不断的 刺激着道家思维的自觉。于是“方不中规,圆不中矩”(崔瑗《草 书势》)的草书逐渐受到青睐并迅速发展为今草,儒道两种思 维的斗争渐趋明朗化,赵壹的《非草书》就是一个极好的例 证。 汉魏六朝时期,包括书法在内的各门艺术奇迹般地在这 个灾难深重的时期取得巨大成功。魏晋书风及书法美学思想 千百年来始终为我们所景仰。它在艺术精神的自觉、自由, 特别是在表现主体生命体验上受到老庄道家式思维的影响 极深,艺术思维中儒家的束缚相对减少。使此期已经完全成 熟的书法艺术朝着表现主体真情实感方向迅速发展。于是钟 繇书不事雕琢,自然天成;造像、墓碑、摩崖更是因时因地 因事而自然变化,整个书法莫不以体现“道”的境界和主体生 命意识为旨归。蔡邕的书法美学思想继承发展了老庄的思想, 如《老子》主张“致极虚”,“守静笃”,庄子主张“莫之为而常 自然”。而蔡邕有“默坐静思”、“沉密神采”、“书肇于自然”之 说。“蔡邕的书法思想,正是渗透了庄子的‘圣人者,厚天地 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观于天地’的思想。”蔡邕《九势》说: “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以道家自然观来阐释 书法之道,“书肇自然”说也影响到卫夫人以自然物象喻书法 形象的观点。道家主张“任天然,去人为”的观点对魏晋书论 影响颇深。钟繇说:“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从天地来 讲书法艺术的创造,其中包含强调“天然”的意思。南朝庾肩 吾的《书品》一卷,从功夫和天然两个方面来品评书法,且 其功夫的最高境界是“善射之不注,妙斫轮之不传”,十分清 楚地反映出这一时代老庄循序渐进以体“道”,来达到艺术自 由解脱的典型思维方式。所以,魏晋南北朝书法是道家的书 法,它在我国儒道互补的思维史上,是最完整体现书法艺术 性的时期,也是书法最受人热爱,最能表现主体精神的时期。 道家的艺术精神注入其中,使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美学思想也 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如卫夫人《笔阵图》就阐发了道与技的 关系。她说:“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凡学书字,先学执 笔”,“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强调了 用笔的重要性、执笔的方法和运笔的力度,表明了对“技”的 重视,同时,掌握了此“技”,方能达到妙境,穷尽书道:“斯 造妙矣,书道毕矣”。对道与技关系的阐发,明显受到庄子的 影响。庄子笔下的庖丁说他所好的是道,而道较之于技更近 了一层,道与技密切联系。而卫夫人所说的用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