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的轨道交通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孕育,随着线路长度,机车数量, 客运数量等指标不断攀升,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目前,中国大 陆及港台地区城市轨交运营规模列世界第一。在不断增长与建设的背景下,轨道交通作 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在《国家中 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明,“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和“智 能交通管系统”是优先主题。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是以电力/电气化系统、信号/通信系 统、以及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综合平台,是现代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地铁是目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中,数字化、智能化做的最好的交通系统。 一是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如云计算技术在地铁生产系统应用、全自动运行列车、 全集成的生产业务系统、先进的无线通信网络。二是通过多年的运行已经积累 了大量交通出行相关数据。因此智慧地铁具有天然的优势领头智慧交通建设。 智慧化车站主要是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 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融合乘客、设施、设备、 环境等实体信息,经自主进化,创新服务、运营、建设管理模式,构建安全、 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新一代中国式智慧型城市轨道交通。 关键词:架构建立;“智慧建造”管理应用;系统硬件;系统软件;使用效益 1、绪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政府的支持 下,BIM技术在建设行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伴随着大数据时 代的到来,智慧城市的理念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得到了 不断的推进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在建筑工程领域提出了“智慧工地”模式。 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更 大程度的去联系在工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个体。 根据“智慧工地”的来源,项目部提出“智慧机电”的概念,项目部计划打 造一个“智慧机电”的项目信息管理平台。首先依托于施工现场管理平台,以此 1 来收集整合施工前期各类信息,为实现后续无缝施工打下基础,而平台中信 息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工程BIM模型,同时采用数据交换标准技术、可视化 技术、传感技术、数字化施工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来完善该信息管 理平台,综合碰撞检查,实现快速单机调试和联调,以达到缩短调试周期,提 供调试便捷度,达到智能化调试的目的。 2、智能系统在智慧地铁中的研究内容 2.1智慧机电整体架构建立 1)建立智慧机电整体架构,根据项目的管理特点,设立不同的管理模块, 将生产资料上传后,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提高现场管控能力,通过云平台 进行高效计算、存储及提供服务,平台数据根据项目各部门、各岗位的应用端上 传的海量数据,通过云储存,在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做到早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智慧管理目的,实现整个施工过程可模拟、施工 风险预见、施工过程调整、施工进度控制、施工各方可协同的智慧施工过程,最 后到应用层,实现项目现场精益管理。 2.1.1智慧机电架构 2)5DBIM模型的建立,与传统的图纸加视频的施工进度演示相比,5DBIM 模型能够更直观反映施工过程、更准确地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及安全风险 点、 2 更科学地进行施工工序及工期的优化、更有序地组织设施设备进场。二维码 的应用,解决传统工程管理方式中存在的材料到货、品控管理难题,实现对设 备材料从到货到移交各阶段的动态管理。通过将原来需要实际改拆的工作运用 电脑实现,不仅省时省力还大大节约成本,避免材料浪费,同时将完成后的方 案通过三维剖面图及动态漫游等方式展示给施工工人,使工人更好的理解施工 方案,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缩短项目工期。 2.2施工全过程的“智慧建造”管理应用 1)在施工图审查阶段,对全专业碰撞检验及图纸审查的深化设计,三维模型 转化二维图纸技术研究,包括针对建模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由三维模型自动转 化出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的二维图纸。模型与图纸的一致性对比方案研究,包括自 主软件开发,实现自动比对三维模型与设计蓝图的一致性。利用BIM技术进行综 自动 完成荷载计算、推荐选型、自适应尺寸自动布置、批量生根等功能。直接在 BIM模型上实现综合支吊架的施工模拟排布、材料统计、支吊架验算,并自动 生成结构计算书,提高空间使用率,降低材料用量和成本。 2)在施工阶段,结合“智慧机电系统平台”对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信息的录 入,综合利用门禁、RFID、生物识别等技术实现对施工人员的区域跟踪管理, 达到人员进出动态安全管理的目的。将新进的设备及材料合格证明文件、见证 取样送检信息(部位、数量、批次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