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堂讲儒佛道 (2).doc
ys****39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相关资料
罗锦堂讲儒佛道 (2).doc
罗锦堂先生最后总结道:“儒家的目标,是教人如何成圣;佛教的目标,是教人如何成佛;道教的目标,是教人如何成仙。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线不同,方法亦异,但归根结底,却是大同小异,因此,宋孝宗曾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其实,晋代孙绰在其《喻道篇》中说:‘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公孔子就是印度的佛,印度的佛就是我们中国的周公孔子,别人对这几句话没有看透,这是一针见血、惊天动地的名言!司马光说:‘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为贤为大圣,是名佛菩萨。’事实上,无论是圣也好、贤也好,佛跟菩萨也好,谈来谈去,大家走的
罗锦堂讲儒佛道.doc
罗锦堂先生最后总结道:“儒家的目标,是教人如何成圣;佛教的目标,是教人如何成佛;道教的目标,是教人如何成仙。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线不同,方法亦异,但归根结底,却是大同小异,因此,宋孝宗曾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其实,晋代孙绰在其《喻道篇》中说:‘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公孔子就是印度的佛,印度的佛就是我们中国的周公孔子,别人对这几句话没有看透,这是一针见血、惊天动地的名言!司马光说:‘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为贤为大圣,是名佛菩萨。’事实上,无论是圣也好、贤也好,佛跟菩萨也好,谈来谈去,大家走的
罗锦堂讲儒佛道.doc
罗锦堂先生最后总结道:“儒家的目标,是教人如何成圣;佛教的目标,是教人如何成佛;道教的目标,是教人如何成仙。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线不同,方法亦异,但归根结底,却是大同小异,因此,宋孝宗曾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其实,晋代孙绰在其《喻道篇》中说:‘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公孔子就是印度的佛,印度的佛就是我们中国的周公孔子,别人对这几句话没有看透,这是一针见血、惊天动地的名言!司马光说:‘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为贤为大圣,是名佛菩萨。’事实上,无论是圣也好、贤也好,佛跟菩萨也好,谈来谈去,大家走的
浅析儒、道、佛思想的“三观”.docx
浅析儒、道、佛思想的“三观”浅析儒、道、佛思想的“三观”引言: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种重要的思想体系。这三种思想主张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对儒、道、佛思想的“三观”进行浅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体系。一、儒家思想的“三观”1.人性观:“性善论”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孟子的“性善论”表达了儒家对人性的乐观看法。在儒家看来,人的天性是善良正直的,只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使其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儒家注重教育
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2.docx
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摘要:外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融合的复杂关系之中,儒佛道三教在冲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这构成了汉代以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正是在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中佛教不断得到了发展,而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三教关系史。源远流长的中国思想文化经过数千年的递嬗演变最终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以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从三教关系中来透视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关键词